历史深处的玉树故事
2014/9/8   热度:1708
历史深处的玉树故事 陈楠 玉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部,三江之源,为唐蕃古道通衢。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世纪时,河湟地区的六支古羌族部落因惧怕秦国,向西迁至青海西南部,即今玉树地区。至南北朝时期,生活在河源一带和藏北羌塘的诸部落,经过长期兼并战争,建立起统一的苏毗政权(亦称孙波,《隋书》称为女国),在天通河下游地方还出现过一个较小的多弥政权。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苏毗和多弥都被吐蕃兼并。 “玉树”是藏文音译,意为“遗址”。在清朝时期,玉树土司不过是囊谦千户属下的一个百户部落,但由于其驻牧之地处于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为往来的朝廷官员所熟知,久而久之,官场上只知道玉树,却忽略了囊谦才是这一地区众多部族的头领和总称的事实。及至后来竟以“玉树”之称替换囊谦,而囊谦则成为一个局部的名称。然而,时至今日玉树藏族群众仍旧保持一个习惯说法:族系二十五,头领囊谦王。 囊谦土司王与中央朝廷建立关系始于南宋时期 囊谦土司王的历史沿革可以上溯至公元12世纪中叶。“囊谦”意为“内大相”,是吐蕃时期的职官名称。据《囊谦王世系谱》记载:珠氏家族的后裔直哇阿路携其家眷及部分属民由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折多山一带迁入玉树南部,据说其祖先吉乎·祜隆荣布曾担任过内地某王朝的内大臣,为纪念祖先的荣耀,遂以“囊谦”作为部落名称,此后逐步扩大势力范围。 囊谦土司王与中央朝廷建立关系始于南宋时期。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囊谦头领直哇阿路与名僧勒巴尕布携手合作,为谋求自身发展,决定归附南宋政府,遂前往黎州(今四川汉源),请求黎州官员颁发管理领地文书及允许在囊谦境内修建佛教寺院。黎州官员当即颁发文册:承认直哇阿路为囊谦部落的土官,准许在其辖境修建佛教寺院一座并由勒巴尕布主持教务等。这是中央王朝在玉树地区施政的开端,从此囊谦部落与中央王朝正式确立了领属关系。囊谦部落的面积之大,为玉树地区众部落之首位。同时,第一世囊谦土司王与勒巴尕布在今香达镇西面兴建了根蚌寺,这是整个玉树地区最早的寺院。 元朝政府从政教两方面对囊谦各部落实行了有效的治理和管辖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初年(1264),在中央政府内设置一个专门机构——释教总制院(1288年改为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下设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广大藏族地区。在西南,今四川西部岷江、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及迤西,包括大部分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及玉树地区均隶属于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辈祖师八思巴以国师(后被尊为帝师)身份兼领总制院事务。1265年,八思巴返藏途经玉树时,第二世囊谦土司王阿由路哇不失时机地与八思巴建立联系。当时正值根蚌寺住持位空缺,八思巴亲自选任勒巴尕布的再传弟子日美多杰为根蚌寺住持,此举大大提升了根蚌寺在玉树藏部落中的地位和影响。八思巴到西藏后,代表元朝中央委任乌思藏十三万户时,囊谦土司王阿由路哇急速派其弟入藏晋见八思巴,请求给囊谦王颁发领地执照。八思巴以国师领总制院身份加封囊谦王阿由路哇,承认囊谦所属6部落为囊谦的领地和属民。元朝政府不仅划定了囊谦部落的领地范围,同时还从政教两方面对囊谦各部落实行了有效的治理和管辖。 明朝采取“广行招谕”、“多封众建”的治藏政策 1368年,明朝建立。明朝在全国的行政统治方面,内地与边疆推行不同的体制。在内地,废除元代行省制,设置了两京及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以传统的州县体制进行管理;而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通过军民统摄的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下属的卫所进行管理。而明代的广大藏区,正是被纳入了边疆管理体制之内。 与建置行政机构同时并举的是,明朝又采取了“广行招谕”、“多封众建”的治藏政策,形成以各个地方政教势力共尊朝廷、各自为政、竞相发展的政治格局。明朝因地制宜对藏区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对噶举派、萨迦派及格鲁派宗教领袖先后封授“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及“大慈法王”名号;对掌握一片地区的政教权力而相互之间又互不统属的地方首领封给“阐化王”、“阐教王”、“辅教王”等“教王”的名号,授予他们在明朝中央政府监督管理下统治属下僧俗民众的行政权力。此外又有“国师”、“禅师”等等名号,举凡藏区大大小小的政教首领、部落头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封号。 囊谦部落的多事之秋 清朝定鼎之初,全国局势尚不稳定,因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册封蒙古汗王,以忠于清王室的蒙古汗王对西藏进行间接治理,是清朝最初制定的基本治藏政策。 这一时期,也是囊谦部落的多事之秋。第十五代囊谦王洛周杰波亡故后,其弟尕玛拉德以根蚌寺住持及“功德自在宣抚国师”身份摄理王政。此时四川白利土司势力侵入囊谦,迫害佛教僧侣,焚毁囊谦根蚌寺。尕玛拉德遂往青海和硕特蒙古处求援,顾实汗于公元1639年进兵康区,擒杀白利土司顿悦多吉。顾实汗为了奖赏尕玛拉德立下的汗马功劳,给他颁发了一份新文册,承认其统治地位。自此,囊谦部转归和硕特蒙古管辖。五世达赖和顾实汗曾给他颁发锦缎文册,并封赐“米旺仁钦南杰”(意为“尊胜人主”)称号。 清雍正二年(1724),云南提督郝玉麟奉命在察木多(今昌都)招抚囊谦部时,将玉树地区的35个部落集合在一起,委任第十八代囊谦王多杰才旺为各部落的总头人。1725年5月13日,朝廷特命钦差授予多杰才旺千户号纸,并划定囊谦千户的四至辖界。自此,囊谦土司王又有了千户名分。玉树地区的千百户制度一直保留至1958年才被废除。(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度众生,把众生分做三等。第一等是“根熟”,所谓根熟,他能相信,你教他专修、教他念佛,他会死心塌地去修,他会死心塌地念佛。这一种根性的人,这一生一定能往生成佛。第二种是“根没熟的”,没熟的,他能听,他不能接受,或者能接受,他不能奉行。他还贪恋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没有办法放下,这是迷。第三种,“没有善根的”,完全没有善根的,你跟他讲,他完全排斥,甚至于还要毁谤。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要有智慧、要有耐心去帮助一切人。没有善根的,我们要给他种善根,帮他种善根,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根没熟的,我们帮他增长善根,使他能多听经、多念佛。虽然他这一生不能往生,我们也要帮助他增长善根。一心一意念佛的人,这种人最有福,因为佛菩萨所接引的对象,是真正相信、真正肯念佛、真正发愿求生之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