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米下锅
2015/5/21   热度:208
新来的小阿姨端着锅问妻子:“我抓的这三把米是不是太多了?要不要数数一共多少粒?”妻子莫名其妙,一旁的我也惊诧不已。原来,她在前一家做保姆,那家的女主人就曾让她数过米粒。吃过晚饭收拾完一切,小阿姨主动跟我们细说端详。
那家女主人年事已高,她管她叫姥姥。她一去,姥姥就跟她交代,要用玻璃量杯量米做饭。姥姥说,每次量出的米粒,上下误差不会超出八粒。可是那天玻璃量杯落地碎掉了,是姥姥自己失手摔碎的,小阿姨就只好用手抓米,衡量着两把米差不多,但姥姥非要她把那米一粒粒数过……我和妻子听着都笑了。小阿姨不笑,她认真地告诉我们,其实姥姥是个很好的人,她并不是很吝啬刻薄,她就那么个脾气,不论事情大小,一概要精细计算。比如养花,换土施肥都要根据书上的规定按量执行;又比如配兑消毒液,姥姥总是用量杯量筒按说明书细细配兑。小阿姨说,没有哪个阿姨能在她那里做得长久;姥姥跟邻居们的关系也总是很紧张,甚至儿孙也不愿意和她常处,因为姥姥一天到晚总在那里“合理精确计算”,再好脾气的人也难以长期忍受。妻子喟叹说,这位姥姥活得多累啊!小阿姨告诉我们,姥姥前些时候去世了,大家都说她是心累,累死的。
读者感悟
在某些不该计较的事情上算计过细,会导致别人心烦,自己心累。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对待人,一定要启发他的觉性,要帮助他生起善心,先从这里下手。其实我们中国古人教学也是如此,隐恶扬善。譬如见到恶人,这个人虽然作恶多端,但是他也有善的一面,你跟他见面,你赞扬他那个善的,不要提那个恶的,这个人受到鼓励,他会回头,他会学好。但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实在讲舆论要负很大的责任,为什么?好人好事他不说,恶人恶事加盐添醋,使那些恶人看到,“我做好人有什么用,谁知道?我做恶,哪个都知道我。”如果我们赞美善的一方面,恶的一方面根本不提它,纵然做恶的人,他会生惭愧心,“我做那么多恶事,人家都不提,人家原谅我”,他心里难过;“做一点小小的好事,人家赞叹我、鼓励我,对我这么好”,他会回头的。如果整个社会,大家都宣扬好的这一面,隐藏黑暗的那一面,这个社会是祥和的,自自然然行善的人就多,作恶的人就少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