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释供养佛缘的故事
2015/5/21   热度:347
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虽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却心存憍慢,愚痴覆心,对佛常生嫉妒,百般嬈害。
一日,佛陀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精舍弘化,提婆达多却怂恿阿闍世王,颁布法令,禁止百姓至精舍供养佛陀。信奉佛陀的民眾闻此禁令,莫不忧愁涕泣,悲愤之情使得天宫為之动遥帝释天主大惊,即以天眼观察,宫殿动摇所由何来?原来是阿闍世王不得供佛的禁令,使王舍城的百姓悲戚嚎哭,故感天宫震动。帝释天主於是从天上来到人间,高声说道:「今日我将亲至精舍供养佛陀及其弟子。」说罢,便前往精舍謁见佛陀。
帝释天主至诚顶礼佛足,长跪合掌:「啟请佛陀及诸比丘僧,终身受我供养9佛陀默然不允。「若不受我终身供养,五年可否?」「若五年不行,五个月呢?」「若不受五月供养,能否受五日供养?」帝释天主再三啟请,佛陀最终应允受其五日供养。帝释天主大為欢喜,随即以神通力将迦兰陀竹林精舍化為七宝宫殿,与诸天眾手持金盘银钵,盛满天上的百味饮食,供养佛陀及诸比丘僧。
此时,阿闍世王在皇宫的高阁上,遥见迦兰陀竹林精舍剎时已成七宝宫殿,帝释天主与诸天眾亲执餚供养佛陀及诸比丘之情景,不禁懊悔、自责,厉声喝骂提婆达多:「你真是个大痴人!為何教我对佛不恭,颁订如此愚痴的法令。」阿闍世王立刻带领群臣来到精舍,向佛陀懺悔。一旁的大臣建议废除先前的禁令,阿闍世王欣然答应:「自今以后,民眾可自由至精舍设诸餚,供养佛陀。」佛陀即為在场大眾演说法要,人人心开意解而证圣果,或初果、或二果、三果……。
眼前胜妙之事,令比丘们叹為希有,纷纷请示佛陀:「世尊,您宿世植何福德,感得今日帝释天主的殊胜供养?」佛陀开示:「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一佛出世,号曰宝殿。某日,宝殿佛与诸弟子游行教化至伽翅王国中,伽翅王率领群臣夹道欢迎,并长跪说道:『至尊至贵的佛陀,请受弟子以饮食、衣服、医药、卧具四事供养三月。』宝殿佛慈悲应请,且為说法要,并授记伽翅王未来世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弘法度眾无数。」伽翅王即我前身,大眾比丘则是伽翅王之群臣。由此供佛功德,让我无量世中,不堕恶道,於天上人间常受快乐,乃至今生得以成佛,并受帝释天主百味供养之福。
大眾闻佛说此殊胜因缘,皆欢喜踊跃,依教而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十大愿王,第一个是“礼敬诸佛”。悟了的人,对待任何一个人,一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决定没有贡高我慢,决定没有自赞毁他。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来看待。十大愿王第二个是“赞叹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是性德。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换句话说,与德行相应的好事,我们要称赞;不是好事,我们一句话也不提。所谓礼敬,是一律平等,对于一切众生真的是平等,没有亲疏远近、善恶邪正,我们以极清净的心来修礼敬,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赞叹就不一样,这里面就要有差别,与性德相应的要赞叹,与性德相违背的不赞叹。善的要赞叹,不善的只限于不赞叹,不要批评,这是佛教我们修行,修什么?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