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法师三十岁证得念佛三昧
2015/5/22   热度:273
省一法师三十岁证得念佛三昧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师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便萌发出家的念头,由于父亲不同意,未成。 十九岁时,在天峰寺剃度出家,在扬州天宁寺受三坛大戒。后来,在焦山僧处闻到净土法门,便专志念佛数年。 又发愿闭关念佛,刻期求证。闭关念佛一百二十日,感觉妄念驰逐纷纷。 闭关期满,未证,生大惭愧,决定再闭关一百二十日。 起初,杂念仍然纷呈,到第五十日,还是控制不住妄想。 省一大师大为悲戚,更加恳切诚挚地念佛。 约又过了二十余天,觉得妄念渐渐停息,这时心稍宽慰。 又过了一些时日,觉得妄念的干扰,一天不过有三次到五次。 心清净时,即见阿弥陀佛卓然耸立虚空中,金色容颜,光辉灿烂,其庄严妙好非语言所能描画。 省一大师长跪礼拜后,私自念言:阿弥陀佛已现在面前,上厕所大小便,卧床睡觉都不恭敬,怎么办呢? 继而宽慰地自言:父母对于子女,尚不嫌弃其污秽,何况是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因而,更加勇猛精进,更加虔诚地念阿弥陀佛。 如此,又过了许久,心境渐渐开廓坦荡,如同太虚。心地中不存纤毫的善念恶念,及微细杂念,动与静浑然一体。心念、口诵,只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想找寻杂念,也了不可得。 到这时,神气加倍充沛,不再卧床睡觉,也没有饥渴之感。 食物来了便食,也没有什么苦患。外面的境物则光明洞彻,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融洽为一体。所居住的寮(liáo)房,墙壁都隐而不见。众多的佛菩萨充满太空,黄金地、莲花池、七宝行树,以及虚空和地上的宫殿楼台,极目所视,多不胜数;所有经行、静坐的地方,境界都是一样。光辉遍照;无不周遍。 省一师睹见面前有二个宝莲花,莲花上的人,容貌与诸菩萨相同,而神态很像自己今生的父母。 省一师刚投目注视,其中一人,已经缓步到了省一师面前。呵!果然是他的母亲。其母欣然地对省一师说:“你由于我的原因,发心出家。你如今证得道果,我与你的父亲,也凭借你的修证,得以超生西方净土。我今天奉阿弥陀佛的饬(chì)令,特来安慰你。” 省一师正要站起来,母亲阻止说:“阿弥陀佛正在你的面前,不可以由于我而干扰你的定力,你的志愿已经达到,他日在西方极乐世界再相见。”说完,便消隐不见。 再视刚才两朵莲花,则与大地上众多的莲花摇曳(yè)相揉,不知其所处的地方了。 省一师自从证到念佛三昧后,心地清净,外境亦随之清净,不改变不退失。 直到一百二十天期满出关,净境才消失。 省一师说:正当闭关念佛时,心境寂然,不知道时间的长短,及到出关,回忆追溯时间,才不过二十天而已。 省一师证得“念佛三昧”时,才三十岁。 他经常劝诫他人:认真念佛,佛不会欺骗你的。 又说:如果证得念佛三昧,必定可得往生。然而,如果不闭关、禁语、一心持诵佛号,“念佛三昧”就
后来,虽是无事道人,但终日念佛诵经,未尝懈怠。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人多求福,什么是“福田”?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福田?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福田。第一个恩田,父母。对父母不孝顺,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养,你的福从哪来?第二个是敬田,三宝。有一些人恭敬三宝,存心不善,他为什么恭敬?听说佛门里一本万利,所以他来恭敬。他在家不恭敬父母,他跑来恭敬法师,认为什么?佛门里种福马上可以发大财,这是存心错误。佛教给我们恭敬是依教奉行,这叫敬。我们对佛拜不拜没有关系,为什么?那是形式。天天见到佛,顶礼磕头,不能把佛的教训记住,不能依教奉行,一点用处都没有,将来该堕地狱还是要堕地狱。第三种悲田,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想想今天世界众生哪一个不苦?哪一个没有灾难?个个都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