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经名的无量功德-光从口出
2015/5/22   热度:379
金刚经经名的无量功德-光从口出 善与恶,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恶,即是地狱。 不但此也,即十法界(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亦不出当人之一念。故‘念’为吾人升沉最主要之转捩点,不可不慎。 在我国明朝时代,有一位姓陶的女士,家住浙江绍兴,适当地王德用先生为妻,伉俪感情弥深。 佛教注重根基,根是根本,基是基础。如果没有基础,空中决建不起楼阁来。基础不坚,楼阁亦难保久远。 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素养,或者没有好的素养,必不能成为大器,这是必然之理。 陶女士过去对佛法缺少培植,所以自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佛法一直不感兴趣。 她不但对佛法不感兴趣,即连做人之道的善言,善行也一点都没有。依佛法的眼光来说,这实在是一个苦恼的人生。像一个人在沙漠上旅行一样,没带充足的水与粮,是毫无生机可言的。 有一天,陶女士突患重病,神志昏迷,久久不苏,恍忽中看到两个鬼卒对她说:‘你的阳寿已绝,当堕恶道。’鬼卒的话刚刚说完,地狱诸相忽现目前,刀山剑树,镬汤铜柱,以及其他种种刑具,无不毕现。而正在地狱中受刑的人,惨呼哀叫,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这时,陶女士亲见地狱惨相,怵目惊心,恐惧万分。自思生前,一无所善,一旦身遭其境,将何以堪? 这时,她忽然想起邻居的庙里和尚诵经的声音,记得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七个字。不期然地高声诵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七字。一心不乱,差不多念了有几千遍。说也奇怪,这时地狱忽然不见。陶女士紧张而沉重的心情才告轻松下来。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不止此,陶女士诵了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七字以后,她嘴里忽然放出五色彩光,而空中隐隐约约有人大声说:‘陶善士她已生善趣了。’ 陶女士她究竟到了那一善趣,不得而知,但生到人天二趣,是可断言的。 前面说过,陶女士没有培植过善根,所以她生前所作所为一无是处,死后的堕落,是她应得的必然下场。 然而应下地狱,而又不下地狱,这又是什么原故?岂是因果有差?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心念转换的重要上面,前面说过,十法界皆是一念的转变。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恶,即是地狱。 陶女士当地狱现前之际,能忆及金刚般若波罗密七字而高声朗诵,至数千遍之多。这证明她过去的恶念,已改变成善念了。善念一生,万恶皆灭。况且般若为诸佛之母,能一心持念,其功德自不可思议。陶女士所以能灭恶生善,其故在是。 佛教故事推荐: target="_blank" href="/ZHGS/JY/2012-05-29/16275.html">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救度一切众生,是教导他自己转境界。佛不度众生,因为是你自悟、自修、自证,自度的。佛对众生的帮助,只是教化而已。佛教化众生,教化众生里面是以因果为主要的讨论的命题。我们众生希求果报,一定要晓得果报是怎样形成的,换句话说,一定要知道它的因缘。因缘具足,那个果报当然就现前,所以佛法始终不离因果。佛把你过去今生种种业因果报说清楚,让你自己觉悟。佛教化众生,是没有条件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