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佛经概说 八、杂宝藏经 5 七种施因缘
2014/9/3   热度:560
白话文:佛经概说 八、杂宝藏经 5 七种施因缘 概说 5七种施因缘 有一次,佛陀对弟子开示说:有七种布施,不但不需要耗费财物,而且可以获得很大的果报。 第一是眼施:面对父母、师长、出家比丘,乃至有德的长者等,眼中要流露出恭敬的神情,不可以恶眼视之。能够行此眼施,未来可以得天眼、佛眼。 第二是和颜悦色施:面对父母、师长、出家比丘,乃至有德的长者等,不可愁眉不展,应该面露欢喜愉悦之色。能够如此,未来可以得真金色身。 第三是言辞施:与父母、师长、出家比丘,乃至有德的长者等人讲话,不可唐突、粗狂,语气要温和柔软。能够如此,未来可以获得四种无碍的辩才。 第四是身施:看见父母、师长、出家比丘,乃至有德的长者迎面走来,应该起身迎接。能够如此,未来可以得端正高大之身。 第五是心施:如果对父母、师长、出家比丘,乃至有德的长者等施以以上诸事,但是心不和善,仍不名为施,能够以和善恭敬之心布施,未来可以获得一切种智心。 第六是床座施:为父母、师长、出家比丘,乃至有德的长者敷设床座令坐,甚至让出自己床座。能够如此布施床座,未来可以获得尊贵的七宝床座,乃至师子法座。 第七是房舍施:为父母、师长、出家比丘,乃至有德的长者等安置房舍,使能自在的起居坐卧。能够如此,未来可以获得自然宫殿。 佛陀开示的以上七种布施,其实就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孝养父母,如何尊敬长上,如何敬重贤能。此外,针对当前社会上有一些人以为学佛一定要很有钱,如此才能布施、奉献,佛陀的这一番开示,正好说明了佛教讲布施,除了布施钱财以外,还可以布施好话、笑容、力量、时间,乃至心存善念为人祝福,或是看到别人行善而心生欢喜,这都是无上的布施,都有莫大的功德。 原典 七种施因缘 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 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 二和颜悦色施,於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①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 三名言辞施,於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麤恶言。舍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②,是名第三果报。 四名身施,於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起迎礼拜,是名身施。舍身受身,得端政身,长大之身,人所敬身,未来成佛,身如尼拘陀树③,无见顶者,是名第四果报。 五名心施,虽以上事供养,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舍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④心,是名心施第五果报。 六名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敷床座令座,乃至自以己所自坐,请使令坐。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果报。 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使屋舍之中得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未来成佛,得诸禅屋宅,是名第七果报。 是名七施,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 注释 ①颦蹙:形容人眉头深锁,神情烦而忧虑。 ②四辩才:又作四无碍解、四无碍辩、四无碍智。即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辩无碍辩等四种善巧宣说法义之才能。 ③尼拘陀树:一种产於印度、锡兰等地的树木。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树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状,枝叶繁茂,形状类似榕树。因其种子甚小,故佛经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或为覆物之譬喻。 ④ 一切种智:又作佛智。乃唯佛能得之智。即能以一种智慧觉知一切道法、一切众生之因种,并了达诸法之寂灭相及其行类差别之智。《大乘起信论》说:「诸佛如来离於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无量方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唐朝百丈大师那个时代,大师常常讲经说法,听众里面有个老人常常来听,彼此都很熟悉。百丈大师知道他是个狐仙。一天,老人向百丈大师请教,在五百世之前,他是个法师,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回答“不落因果”,就这么一句话,他堕落在畜生身五百世。他现在修成人身,但是没有办法解脱,他请求百丈大师,帮他脱离畜生身。百丈大师说:“好,明天我们在大众讲经时,你把从前别人问你这个话,提出来问我。”第二天上课时,他就问:“请问老和尚,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答,不昧因果!大修行人是什么?佛是大修行人,法身菩萨是大修行人,他还有没有因果报应?有。他当年人说“不落因果”,这个“不落因果”就没有因果了,他这个答复错误了。第二天,百丈大师领着大众到后山去看,看到有一个老狐狸死在那边,于是大师按照出家人的礼节把它埋葬,给它诵经超度。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