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2014/9/3   热度:293
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净界法师 我们看古代圣贤的教诲,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说:子路,子路这个人是好勇过人,很勇猛的。有一天,他看到有一个人掉到河里面去,他赶快把他救起来,这个人的家人很感激他,就送子路一只牛。子路这个人很谦卑,“哎呀…不敢当啊,就把牛还回去了”。孔子知道以后,非常不高兴说:“子路这种行为,以后会有很多人,淹死在河里没人救了。”为什么呢?子路考虑的是个人的小节;孔子看到的是大节,他看到的是一个社会的风气。 因为,古时候的人,并没有因果思想,约束这个世间的行为,来自于赏善罚恶。结果子路的善法,没有得到真正的奖赏,很多人就没有修善的动力。依照孔夫子的意思──你应该接受嘛,私底下再送给别人就好了;你不接受…那大家修善的动力就没有了。 又比方说:在一次的祭祀当中,需要一只羊当祭品。子贡看到这只羊要被杀,觉得很可怜,就为这只羊求情啊。孔子说:‘汝爱其羊,我爱其礼”。他说:你看到的是表面的这只羊,我看到的是广大的社会风气,你看:我们透过祭祀: 第一个、让人家敬畏鬼神,当佛教没有出世的时候,人们凭什么断恶修善?烦恼习气很重的,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鬼神的思想,让我们产生害怕,不敢造恶,这个需要透过祭祀来形成这种思想。 第二个、尊重祖先,我们为了不让祖先蒙羞,所以我们不敢造恶业。 所以祭祀的存在,在当时的社会是维持一个人断恶修善的一种力量。总而言之,不管是世间的圣贤、出世间的圣贤,他们的重点就是培养知见———— 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假设我们疑误了无量众生,这样子的过失,当然罪重,让他产生错误的判断。 比方说:我造了恶业,我怕啥!我师父帮我加持就好了。 你是在害他!因为他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敢造太大的恶业,你每一次把他的业力挡掉,等到他哪一天恶贯满盈的时候,你挡不住,你就知道怕了。表面上在保护他,其实你是在害他。 一个善知识,要能够让他明白道理:什么是善的因缘,什么是恶的因缘;让他知道怎么去趋吉避凶,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 因为一个人的颠倒说法,使令佛的说法功德、法的开慧的功德,在人世间慢慢的消失掉,误导了无量的众生,这个过失就很重了,所以要堕无间地狱了!这是佛陀的教诫。 【楞严经修学法要】---精选篇150 ----------------------------------------------------------------------------------------------------------------- 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净界法师佛教问答 净界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净界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净界法师佛教讲义下载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贪是烦恼第一个根本,不贪就不愚痴,不贪就没有嗔恚心。贪不到才生嗔恚心,贪到他就不生嗔恚心。佛在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这是大家都要记住的,你一发脾气,你修积的功德就烧掉了。发脾气,是造地狱的因。嗔恚心可怕!嗔恚一起来之后,谁受害?自己受害。别人有没有受害?别人一定不会受害。你要觉悟,你发脾气受害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要想身体健康,一定要常生欢喜心,并且常“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一切法从心想生:悲观厌世的人,看到什么都讨厌;达观积极的人,看到的事没有一样不喜欢。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心好,一切都好。吉凶祸福,皆在我们一念之间。自己一念正,就能化凶为吉,转祸为福。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