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2015/5/22   热度:426
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大学毕业后踏上社会,却越来越厌世,感慨现在社会上的人不喜欢听真话,总喜欢阿谀奉承,虚情假意;未来的路不知怎么走,真希望走进深山,远离这个世界…
清净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南岳怀让禅师欲传灯与马祖道一。看到马祖道一终日打坐,怀让禅师跟他打招呼,马祖也不理不睬。怀让禅师便拿一块砖在马祖面前的地上磨。
马祖忍不住问:“老法师,您在干什么?”
“磨砖做镜。”
“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您开玩笑!”
“那我问你,你在干什么?”
“打坐!”
“打坐为了什么?”
“为了成佛!”
“砖头磨不成镜子,难道打坐就能够成佛吗?”
马祖怔住了,问:“怎么做才对呢?”
怀让说:“譬如牛拉车,车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车呢?”
“当然是打牛了!”
怀让说:“你现在明明就是在打车嘛!”
清净说:我们自身是牛,客观条件就是车,是打牛还是打车,显而易见。《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们生活在世间,就像开车在路上,路直直着走,路弯就弯着走。发生交通事故,或者翻进沟里,就要反思自己操作不当。如果抱怨道路太多曲折,是没有价值和任何意义的。外在的客观条件或许我们无法决定,而改变我们自己则是完全可以的。
年轻人说:我天性耿直,心直口快,不好改!
清净说:天性耿直和心直口快都不是缺点,甚至是修行的极好资质。只是,与不同人沟通需要注意态度和技巧: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孩子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即可四海通达。
年轻人说: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恐惧和悲观。感觉几乎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很虚伪、奸诈、自私……不知怎么做能改善这种状态呢?
清净说:世界上最浪费生命的三件事:
一、评论。别人不靠你活着,何况你未必了解他的全部,论人长短不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责怪。责怪人人都会,却无法改变现状。共勉之所以好过责怪,在于既提高了自己,也欢喜了大家。
三、担忧。准备不足或者无力改变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要是能够警觉到世事无常,生命短促,自自然然就会利用这短短的时间,修福积德,多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什么叫做利益众生?不是说叫众生得到快乐。利益众生的标准是叫众生破迷开悟,这才叫真正的利益,真实利益。菩萨发心利益众生,念念都是希望帮助众生,成就众生,不为自己求利益。聪明人懂得舍己为人,懂得舍弃自己的利益,舍弃自己的地位,舍弃自己的权力,成就别人的好事。好事当中,无过于弘法利生!我没有能力利益众生,我没有钱财利益众生,我还有这个身体,我还有劳力,我还有一张口。我用我的口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我这个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一个样子给人看,这都是利益众生。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