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这七品
2015/5/22   热度:387
做人的七品 生而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生活就会与现实脱节,就会与良心相违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大都只重视所谓的民生必需品、健康补给品,甚至有各种的医疗备用品等等。其实,在人生的另一个精神层次上,尤其需要有各种“营养品”,例如:
一、礼貌是必需品:有的人言行举止总是莽莽撞撞、冒冒失失,弄得人家难以忍受,还自以为是无拘无束、洒脱自在,殊不知这是无知、幼稚的行为。
二、信仰是补给品:人在世间生活,不论工作上、家庭里、朋友间,多多少少都会有压力,有误会,有难解之处。这时候精神力量的提起便显得格外重要,而信仰就是内心最好的补给品。
三、能力是备用品:所谓能力,会煮菜、会写作、会策划、会讲话等都是能力。一个人宁可有能力备而不用,但不能没能力,致使要用时却使不上力。
四、不守信用是违禁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即使赚了大钱,那也是一时的,往后就是花上千金也买不回来。
五、不耐烦是半成品:养成耐烦的性格,才能胜任大事。做人要有恒长心,切莫急于一时。
六、嗔心是毒品:根据医学研究,人若经常动肝火,体内容易产生毒素,久而久之,毒素没有排出,就会惹病上身。
七、好名是装饰品:有名,若使经过个人努力所得,继而借此名位帮助更多人,并非不好;但是如果只是沽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像是表法,我们见到佛像,不但是想到佛,还想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里头讲的是业因果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果,果必有因。《造像量度经》里有讲,造像应该怎么造法,是有比例、有尺寸的。佛在世的时候,多少学佛的人,就是看到佛的相好,被吸引入佛门的。至于佛像的起源,跟优填王有关。世尊出家成佛之后,到忉利天为母亲讲解《地藏经》,三个月不在人间;优填王非常想念世尊,就找一个工匠雕塑释迦牟尼佛的像供养在宫中。佛像最重要的是表法,所以要把佛的相好这个特征显示出来。让人家一看到就想到:我想得这个相好,就要好好地去修因。“修因才能证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