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大阴德,改变命运


2015/5/22    热度:693   

  积大阴德,改变命运

  什么是阴德?行善为人所知是阳善,为善不为人知就是阴德。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阴德就如《赵氏孤儿》里舍身救赵武的公孙杵臼,以及牺牲亲生儿子的程婴,他们扶忠除奸不求回馈的阴德,令人称扬。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积阴德是「给人」,但不为人所知,是「为人」但不为人所明,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无相功德。如寺院里,以「无名氏」作功德者,他们都希望成为无相的阴德;佛世时比丘的忍苦护鹅;隋朝智舜的割耳救雉;孙叔敖埋蛇去害;梁武帝颁令禁屠之诏;阿育王立碑明令保护动物;美国林肯总统解放黑奴;晋朝僧群的护鸭绝饮等,都是与乐拔苦的阴德。
  
  北宋‧《司马温公家训》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安士全书》记载:有一位年幼的沙弥,因救起将溺的蝼蚁,而获长寿的果报;《缁门崇行录》亦举出智凯法师不嫌污秽,毡被野犬,不但感动了畜类,也为时人所敬崇;其他又如唐朝悟达国师,曾耐心的守护身患恶病的西域僧人,因而召感救愈人面疮的果报;梁武帝因布施斗笠,而获得贵为帝王的好报。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您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如袁了凡的改变命运,不就是由积阴德而来的吗?所以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人间福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 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人说,四十岁以后相貌要自己负责任,四十岁之前是神识投胎来的时候你所取的相。为什么儿女像父母?他看到父母那个相,欢喜那个相,他的相就变成跟那个相相似,是投胎时候一刹那当中取的相。取的这个相,这是先天的,但是后天相貌会随着你一生的心行改变。如果一生心地非常善良,待人忠厚,成年之后,三十至四十岁,他就是忠厚老成之相。这相貌就变了。四十岁的时候,相貌定型了,就不太容易改变,这时相貌要自己负责任。你心善,非常慈悲、善良的相;心胸险恶,那个相叫人一看就害怕,就是个恶相。如果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想久了,不知不觉相貌就变成阿弥陀佛。相随心转!所以我们要想自己的相貌好,阿弥陀佛的相貌最好,天天想他,相貌就漂亮;常常想阿弥陀佛,就不老了,虽然是老,老得很慢。你看念佛、想佛的好处太多太多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