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图供养堕馈鬼缘


2015/5/22    热度:338   

  贪图供养堕馈鬼缘

  佛陀时代,有一位非常富裕的若达多长者,所拥有的财物、奴仆及象马牛羊,不计其数。一天,若达多长者来到祇桓精舍聆听佛陀的开示,看见佛陀相好庄严,全身散发不可思议的光芒,即恭敬地上前顶礼佛足,并退坐一旁听法。听完佛陀的开示,长者充满法喜,决定跟随佛陀出家。在获得家人的同意后,若达多长者回到精舍,向佛陀请求出家,佛陀即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长者即现出家相。

  出家后的若达多比丘,因为过去显贵的身分,所以族中的亲戚及百姓都争相供养其三衣钵具及物品。得到这些丰厚供养的若达多比丘,却心生贪念,舍不得与他人分享。若达多比丘往生后,其他僧众来到他的房间,准备火化及处理遗物时,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只见一个形貌枯槁、面目狰狞的饿鬼,守在衣钵旁,瞪着大家,不让任何人靠近。

  原来若达多比丘因为贪爱生前所拥有的种种供养,所以死后堕入饿鬼,还紧守着他的衣钵。比丘们前去请示佛陀该如何处理?于是,佛陀带领大众来到若达多比丘的房间,向饿鬼开示:「你生前出家修行,却贪爱大众的供养,舍不得与别人分享,以致今日堕入饿鬼道中。怎么还不知忏悔,依然守着这些衣钵不肯离去?」佛陀接着开示贪心的种种过患,堕入饿鬼身的比顿时心开意解,深深惭愧自己的贪念,于是将衣钵及物品分送给众僧。当夜,长者结束丑形饿鬼的报身,投生为飞行饿鬼,容貌端好,身出光明,并有种种璎珞装饰,仿佛天人一般,再度来到祇桓精舍顶礼佛陀,感恩佛陀的教诲。佛陀慈悲为他开示佛法的道理后,飞行饿鬼欢喜地离开。

  次日一早,其他的僧众请示佛陀,昨夜祇桓精舍的光明是四大天王或是二十八部鬼神,还是他方世界的大菩萨前来听法呢?佛陀告诉这些比丘,是若达多比丘已投生为飞行饿鬼,特地持花来供养。

  大众听完佛陀详述若达多比丘的因缘后,皆发起舍离悭贪、厌恶生死之心,不仅有得证四果者,更有发无上菩提心,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者;诸比丘亦欢喜踊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五》

  省思

  《佛遗教经》云:「若有智慧,则无贪着,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出家修行的若达多比丘,已舍弃世间的情爱、名声及财富,却因一念贪心执取,死后仍堕入饿鬼道受苦,何况是沉溺在世间种种物欲的人?世人应当醒悟贪念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只有欢喜布施,才能为自己广植福德资粮,开创更光明自在的未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一定要善巧,不懂善巧,你每天读经,每天听经,不能开智慧;不但不能开智慧,反而天天增长你的所知障。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就会开智慧了,那是《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的秘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相,不是不要相,譬如我们今天对着经本,这是相,师父在那里说,我们在听,是相,这个相接触,接触怎么样?不执着。我看经,不着文字相,我听讲,不着言说相,心里面不打妄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你听经,“这段讲得不错,那个讲得很好”,那就糟糕,你着了相。你要是着了相,你永远开不了悟。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教我们三个原则:不着言说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心缘相。我们无论是读经、听经,第一要“离言说相”,不能执着言语;第二要“离名字相”,不要执着这些名词术语;第三要“离心缘相”,心里面不要想这些道理。这里头没有道理,你才能够体会,你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你一起心动念统统叫妄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