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快车不一定不安全


2015/5/22    热度:169   

(阿智外传73)

阿智年轻时在工厂工作的那几年,常常乘单位的小车去市外办事。当时,开小车的司机是位老师傅——刘师傅。

这位刘师傅有一个特点:能说、爱唠叨。

他凡是遇上什么事儿看着不顺眼了,就忍不住说道几句;或者对某件事儿、某个人有了感慨,也得即兴“演说一番”;再有就是对某个问题有了高见,也得宣扬、宣扬。

总之,他的话题特别多,而且说起来没完没了,不过他的话题太广、太杂,所以让听者觉得新鲜而不厌烦。

阿智坐刘师傅的车时,就没少听他的高论。

有一次,阿智等人去县里办事,刘师傅开车。车由西向东行驶,当经过一个乡道十字路口(没有信号灯)时,刘师傅的车不仅不减速,反而加速“嗡”地就过去了。同车的小王不解地问道:“刘师傅,为什么到了路口不慢一点儿,反而加速呢?”

“告诉你,开快车不一定不安全,开慢车不一定准安全,该快就得快、该慢就得慢,最不安全的是该快不快、该慢不慢!”刘师傅没有直接回答小王的问话,反而像说绕口令似地讲出了一套道理。

随后,他才说出适才为何加速的理由:“我早看了路口各方向的车辆,虽然有一辆卡车正从南边开过来,但是卡车离路口的距离比咱们远,而且车大,车速比咱们慢,我加速开过去之后,它才能刚刚到路口。反过来,要是不加速,没等咱们过了路口,卡车就过来了。它要是不停下等待,跟咱们的车就得碰上。你说,要是慢了,是不是比快了反倒不安全了。”

听刘师傅这么一解释,大家才悟出他先说的“开快车不一定不安全”的道理。

阿智坐刘师傅的车多了,在路上他开快车的时候确实很多,但是,也确实很安全。

不过,阿智也遇上过一次刘师傅“开慢车”的时候。

那次,他们一行四人乘车走到了太行山东麓的狼牙山一带,有一段路由于出现了山体滑塌现象,碎石占据了大部分路面。刘师傅开车走到了这个地方停下了车,车子左侧是山体和碎石,右侧路面以外是河床,只有窄窄的一点儿路面可以行车,情况很凶险。

由于此路是单行道,退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能冒险往前走。

刘师傅开门下去看了看,然后对大家说:“你们都下车!”

待大伙下车后,刘师傅开动了汽车,那车开得叫个慢呀,同时大家也为刘师傅捏着一把汗,因为大家可以看到:右侧的车轮的三分之一已经出了路面,悬空着呢。

等刘师傅的“慢车”开过了这段险路之后,大家看见他满脸都是汗水。此时的天气并不热,他那全是冷汗!

直到这时,阿智他们才明白了刘师傅刚才为什么叫大家都下车,他是为了不让大伙都跟他一起冒险呀!

同时,他们也明白了刘师傅常说的那句话“开车该快就得快、该慢就得慢”,原来其中竟然蕴含着哲理。

本文为随寓而安原创,版权为个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出自《一品故事网》并标明作者。如果纸媒刊载,须经本人同意,敬请与本人联糸:MENGJIANXIN8888@126。COM。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 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母跟儿女的缘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来报恩的,是父母过去对这个儿女有恩。凡是来报恩的,一定是孝子贤孙,家庭和睦。来报怨的,是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他投胎到你家来干什么?来报仇的。他长大之后是败家子,一定要把你的家搞得家破人亡。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因是已经种下去了,不能改变,缘可以改变。佛法重视缘,缘里面重视教,你要懂得怎样去教他。这是佛陀的恩惠,佛陀的慈悲,我们从这里头去学,学了就有用处。他是来报怨的,怨要化解,但是化解冤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忍辱。古人常常教导我们逆来顺受,我们自己要永远保持仁慈的心,宽恕的心,报恩的心。人家是来报怨的,哪有什么恩?冤结化解就是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