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2015/5/22   热度:240
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着。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黑暗中,他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木鸡般地僵立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一定知道了自己的过错,那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以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可是禅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的度量,他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了冷静反省的空间,从而使其幡然醒悟,自戒自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菩提心语:
面对他人的错误,宽容的态度会比严厉的责罚更能让人忏悔。你的宽容和仁慈会让犯错者从心里感到羞愧,从而真心悔改自己的行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一定要善巧,不懂善巧,你每天读经,每天听经,不能开智慧;不但不能开智慧,反而天天增长你的所知障。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就会开智慧了,那是《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的秘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相,不是不要相,譬如我们今天对着经本,这是相,师父在那里说,我们在听,是相,这个相接触,接触怎么样?不执着。我看经,不着文字相,我听讲,不着言说相,心里面不打妄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你听经,“这段讲得不错,那个讲得很好”,那就糟糕,你着了相。你要是着了相,你永远开不了悟。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教我们三个原则:不着言说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心缘相。我们无论是读经、听经,第一要“离言说相”,不能执着言语;第二要“离名字相”,不要执着这些名词术语;第三要“离心缘相”,心里面不要想这些道理。这里头没有道理,你才能够体会,你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你一起心动念统统叫妄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