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重实质不重形式
2015/5/22   热度:189
道重实质不重形式
发布时间:2011-07-18 文章来源:中国佛教故事网 作者:点击次数:字号:放大 普通
道重实质不重形式
我在教《弟子规》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打电话给我,他说圣贤教诲有糟粕。现在很多人求学问的障碍就在此,自己还没有深入圣贤学问,就先批判圣贤。所以,傲不可长,一傲慢就跟圣贤学问隔了一层,入不进去。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你不可以批评’,这样对方不能接受。我就说:‘请教一下,哪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马上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我接着请教他:‘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说:‘早上问一次,晚上又要问一次,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了。’现在每个人都有他的一套道理,我就没有正面跟他说:‘你错了’,这样讲他也不能接受。
俗话说:‘纵有万里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确实还是有一些孝子在万里之外思念父母会流下泪来。不及高堂念子心,是说比不上家里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孩子的那分心。闽南话有一句叫做:‘父母疼子长流水’,就是说父母思念孩子就像水一样,细水长流,从未中断。可惜‘子想父母树尾风’,孩子想父母就好像一阵风,吹过来就没了,隔了很久再吹一下。所以,我们对父母的思念,与父母对我们的关怀,真是无法相比。
我接着就跟这位老师说:‘父母如此时时刻刻在念着我们,当我们早上起来去跟父母问安,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父母一看,孩子一大早就懂得跟父母问安,他们就很愉快,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有比孩子孝顺更能让父母欢喜的事!下午回到家里赶快再跟父母问安,父母一看,孩子今天精神挺好,说明在学校学习很认真,没有跟同学发生冲突,父母也很放心。我们只要早晚问安,就能让父母减少很多担忧。做子女的,在经济上,在生活上,还没有能力去帮助父母,但最起码要做到减少父母的担心。
我这样一引导之后,这位老师就说:‘蔡老师,你的中国文化学得还不错。’他就没有继续说这句话是糟粕。他如此一说,我立刻表示:‘没有没有,您过奖了。’这位老师很厉害,他这样一夸奖我,马上给我一个回马枪,直逼问我,他说:‘蔡老师,你自己都没有做到。’他知道我是离乡背井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所以说我自己都没做到晨则省,昏则定。读书人最怕别人说我们说一套做一套,但他这样一问,我也不紧张。我就跟他说明:‘假如现在我早上问一次,晚上问一次,我妈妈会骂我,她说你不知道长途电话费很贵吗?’
求学问不能学呆了,要灵活。我们早晚问安最重要的是能令父母安心,若早晚问安是让父母担心,花那么多钱,就是事与愿背道而驰。我们是成年人了,真正能让父母安心的,绝对不是你一天打三通电话、五通电话,而是我们的道德学问、为人处事能真正让他信得过,所以要重本质,不能死在形式上。我是固定一个星期打一通电话回家,我母亲在那个时间,她听到电话响就有感应,说这是我儿子打来的。有时太想母亲了,隔三天就打回去,她会有意外的惊喜。
因此,我们要抓住本质去灵活运用圣贤的教诲,才能在每个时代、每个生活状态中,将之运用得很灵活,让父母欢喜,让所有接触我们的亲友,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厚的内涵。(蔡礼旭老师讲述)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境随心转,“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我们境界是随心转的,我这个相貌、身体是境界,这个相貌、身体也可以随我们的心转。譬如相貌,俗话常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们相貌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心不一样,你们对于一切事物想法、看法不一样,所以面貌不一样。而在西方极乐世界,经文上讲,相貌统统一样,为什么?他心一样,因为大家什么都不想。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去往生的人,相貌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即使凡夫去往生的还有想,他想什么?想阿弥陀佛!他不想别的,想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相貌是相同的。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总希望自己相貌能好一点、能美一点,那么你的心也好一点、美一点,相貌自然就美好。心地清净,自然就健康长寿。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自己想要健康长寿,想要自己美貌,那是不可能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