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2015/5/22   热度:438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
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
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佛经,再三翻阅,爱不释手,遂出家为僧。他参访过许多著名禅师,后来投到五祖法演的门下。
数年之间,克勤精进不懈,时有所悟,并且将自己所写的诗偈呈法演印证,但师父却始终认为克勤还没有见到自性。
后来,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吏部提刑大人,刚巧辞官返回蜀中,特来向法演问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回答说:“提刑大人,你少年时代可曾读过一首艳诗?‘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后面这两句和祖师西来意颇为相近。”
古时男女授受不亲,一个女子是不能主动对男性表示愉悦之情的,纵然是洞房花烛之夜的新娘子,也不能大声呼叫自己的夫婿。只能枯坐洞房、等待夫婿的新嫁娘,自不免愁恼之情。她只能频频使唤贴身丫环小玉拿茶倒水的,无非是要引起丈夫的注意,让他知道自己正在房中等待。历代的诸佛祖师就是这位用心良苦的新娘子,而众生就是那位感觉迟钝的檀郎。祖师们的语录公案、诸佛的教示言说,就是那频呼小玉的弦外之声。法演引用这首艳诗,自有其深意。陈提刑听了,心解意会,口中频频称诺,满意地回去了。
克勤刚巧从外面回来,听到这段公案,满脸疑惑地问道:“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举一首艳诗,不知提刑会也不会?”
法演回答说:“他识得声音。”
“他既然识得声音,却为什么不能见道呢?”
法演知他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呢!”
克勤豁然开解,跑出方丈室外,看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正鼓翅引颈高啼,克勤笑道:“这岂不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音’嘛!”于是将自己开悟的心得写成一偈,呈给师父:
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诗意谓悟道如热恋中的情事,只能自证自知,旁人是无法知道个中况味的。悟境言语道断,不立文字,好比少年的风流韵事,如人饮水,只许自知。
五祖法演见了,欣慰万分地说:“见性悟道是历代诸佛祖师们念兹在兹的大事,不是小根劣器的凡夫众生所能造诣的。今天你能和诸佛声气相通,我真为你高兴!”五祖于是对蜀中的禅门耆旧传出消息说:“我的侍者终于参禅悟道了!”
克勤成了法演最杰出的弟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造不善因,是三恶道的业因,所以五逆十恶的业因,各个人都有。可是,作佛、作菩萨的善因,也是每个人都有,这是佛常常说的。我们十法界的业因统统都有,将来我们到十法界,在哪一个法界去受生?我们当然希望生天享天福,更高的希望,是希望作佛、作菩萨,得大自在,得大智慧。我们这个业因全都有,关键在缘上;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随哪一个缘?如果我们随顺佛的缘,那你这一生决定作佛;如果你还要随顺烦恼的缘,随顺自私自利,随顺贪嗔痴慢,随顺十恶业,你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一切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我们纵然受了不善果报,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纵然是别人毁谤我们,欺骗我们,我们上了当,我们也不能够怪他。为什么?他只是个缘。我过去生中造作不善,所以今生才会受恶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