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与供养
2015/5/22   热度:688
布施与供养
「布施」与「供养」,这两个名词,有许多人总觉得有些混淆不清,不知有何分别。布施的意思,上文说得明白。今就供养,在此亦有稍微解说的必要。总之,两者的意义,也差不多,只是一个上下的区别。如以财物、医药、饮食……等一切资用,布施给佛、法、僧三宝,以及父母老师和尊长,谓之供养,以表其敬意。如以财物、医药、饮食……等一切资用,供养一般所需乃至贫病的人,谓之布施,又叫惠施,但亦不当失其敬意。给与的行为,在现行法律上有个新名词,叫「赠与」,就是慨赠。不论对上或对下,以行供养。玄赞上说:「进财行以为供,有所摄资为养。」总之,施其依报,名为供养。不论供养与布施,以对方受纳为要义。如不受纳,虽有布施供养之心及其行为,亦只能说是发布施供养的善心,或慈悲心。凡有发此胜心布施供养者,受者就应成就其德意,欢喜乐为接受。纵然自己无缺,转赠与所需之人,使布施供养者的福德圆满,这也是一种施德。
单就「供养」二字,在此分为两方面来解释。对于出世法方面:为资养三宝,上供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圣于出尘离障圆明之位者,奉以香花灯明饮食资财等物,谓之出世供养。对于入世法方面:供养世间父母师长及一切有情众生尚在尘俗缠垢之中者,为入世供养。本着佛与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的原则,诸佛是已经成佛的如来,其余圣贤是将近成佛的如来,所以说布施即是供养。一切有情众生,是在缠的如来,凡众生只要一转念向善,而发菩提心者,回头是岸,总有一天,也会成佛的,所以说供养即是布施。
供养布施,不但是物质的,在精神方面的「法施」,也就是法供养。经云:「诸供养中,以法供养为最胜。」在十地论上说,有三种供养,曰:「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亦即「一、利供养—奉香饮食等。二、敬供养—赞叹恭敬也。三、行供养—受持修行妙法也。」就是世人行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等五圣戒,也可以谓之五种供养,亦可说是五种福田。利供养是财物供养;恭敬供养与修行供养,则是法供养。关于供养的事理,巨册难以尽述,在此仅作初浅的认识,了解行布施的一个大概而已。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学佛的人,说实在话,迷信的多!他到庙里面去烧香拜佛,为什么?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求保平安,都为这个。学佛的人,不懂得什么是佛法,这就是迷信!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听说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很有感应,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实际上是没有关系的。不懂得什么叫佛法,神佛不分,认为自己常常到庙里面去烧香、去许愿、去供养,这就叫学佛,这个错了!佛法是师道,这要清楚,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一定要知道,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是经教!我们遵从经典上的教诲,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统统修正过来,这就是佛菩萨保佑,这就是佛菩萨加持。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决定得真实的利益。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