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慧忠禅师悟道因缘
2015/5/22   热度:200
牛头慧忠禅师悟道因缘
牛头山慧忠禅师,俗姓王,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人,牛头智威禅师的弟子,四祖下第六世法嗣。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庄严寺出家。后听说智威禅师出世弘法,遂前往拜谒。
智威禅师一见慧忠禅师,便道:“山主来也!”
第一次相见,怎么喊山主呢?智威禅师的这一声不同寻常的问候,令慧忠禅师当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顿悟玄旨。
开悟后,慧忠禅师便留在智威禅师的身边,做他的侍者。过了几年,慧忠禅师便辞师四方参访。在慧忠禅师外出参学期间,有一年夏天,具戒院里的一株古老的凌霄藤枯死了,僧人们想把它砍掉,智威禅师见了,便告诉他们说:“不要砍了。慧忠禅师参学回来,它就活过来了。”几年以后,慧忠禅师回来了,死了几年的凌霄藤果然复活了。
智威禅师知道付法的机缘已经成熟,一天,他把慧忠禅师叫到跟前,说偈言:“莫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
慧忠禅师回答说:“念想由来幻,性自无终始。若得此中意,长波当自止。”
智威禅师又说偈言:“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处坐。”
慧忠禅师答道:“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智威禅师知道他已经彻悟了,于是将整个道场交付给慧忠禅师住持,而他自己则随缘化导,后终于延祚寺。
慧忠禅师生活极为简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一个人住在山上,没有公开弘法,也没有侍从。《景德传灯录》中说他“平生一衲不易,器用唯一铛”。慧忠禅师的道行极高,乃至鸟兽都受他的感化。曾经有人供养寺院两廪稻谷,附近的盗贼听说了,时时窥伺,但是总也不能得手。因为有一只老虎昼夜不停地在谷禀的四周转悠着。有一天,有个叫张逊的县令上山拜访慧忠祖师,问慧忠禅师:“你有几个徒弟?”慧忠禅师回答说:“有三五个人。”张逊又问:“如何才能见到你的弟子们呢?”慧忠禅师于是敲了一下禅床,突然,有三只老虎哮吼而出。张逊吓得连连后退。
后应众人的邀请,慧忠祖师下山,住进了庄严旧寺。庄严寺太破旧了,没有法堂,慧忠禅师想在大殿的东侧建一个法堂。那儿原先有一棵大古树,上面结满了鹊巢,工人们想把它砍掉,但又怕毁了鹊巢。正在犯难之际,慧忠禅师大声对树上的鹊雀们说:“这儿要建法堂,你们为什么不快点搬走!”刚一说完,树上的群鹊便叽叽喳喳地把鹊巢迁到另外的树上。
庄严寺修复之后,慧忠禅师开始在这里广施法雨,四方学徒争相归附,得法者有三十四人,他们后来都各化一方。
慧忠禅师有一首《安心偈》,云: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
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我们可以把这首偈子看作是对慧忠禅师禅法的一个总结。
慧忠禅师入灭于大历三年(768),春秋八十七岁。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学佛学什么?学佛是学戒定慧。戒定慧是三服药,对治贪嗔痴的。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教我们修福,修福报不要享福,留到临终福报现前,心不颠倒,就可以选择极乐世界安安稳稳往生了。我们要认真地修福,不要享福。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要把一切众缘放下。除非你不一心,一心当然就舍掉了。心里有牵挂,就不是一心持名。一心持名里头决定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一丝毫牵挂,你这个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一心持名,身口意三业清净,那就是持戒波罗蜜。一心持名,你决定不会与人家相争,“与人无争,于世无求”,那就是忍辱波罗蜜;念念相续,就是精进波罗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