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慈昙密禅师悟道因缘


2015/5/22    热度:301   

  净慈昙密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净慈混源昙密禅师,教忠晦庵弥光禅师之法嗣,俗姓卢,天台人。昙密禅师少时依资福道荣禅师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一度研习天台教义。后放弃义学,前往径山参礼大慧宗杲禅师。此外,他还礼谒过台州万年雪巢法一禅师和护国此庵景元禅师。后来,他又入福建,留住东禅、西禅二道场多时,却无所省发。

  不得已,昙密禅师又投泉州教忠晦庵弥光禅师座下。弥光禅师于是让他当悦众师。

  一日,弥光禅师为他举香严击竹悟道因缘,昙密禅师一听,终于豁然大悟。

  [香严击竹因缘——

  一日,智闲禅师正在芟除草木,不经意间,他抛起一块瓦砾,恰好打在竹子上,发了一声清脆的响声,他忽然大悟。于是他便急忙回到室内,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叹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并作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参见“香严智闲禅师悟道因缘”一节。]

  昙密禅师于是述偈呈弥光禅师。

  为了勘验昙密禅师,弥光禅师遂举“贤(玄)沙未彻语”,来诘问他。昙密禅师皆能应对无滞。

  [玄沙未彻语是这样的——福州灵云志勤禅师,初在沩山灵祐禅师座下,因见桃华而悟道,遂作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禅师览偈后,遂勘其所悟。志勤禅师所答,皆一一符契宗旨。沩山禅师于是给予印可,并嘱咐道:“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后有一位僧人将此事告诉了玄沙师备禅师,玄沙禅师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人皆疑此语。因为沩山禅师是一代宗师,他是不随便印可人的。他既印可志勤禅师,志勤禅师必定是开悟无疑。但是玄沙禅师却不肯。从此以后,玄沙禅师的这句话,便成为宗门大德用来勘验学人的一个重要话头。]

  弥光禅师于是赞叹道:“子方可见妙喜。”

  妙喜指大慧宗杲禅师,因为他曾经住在妙喜庵,故名。

  昙密禅师悟道后,即秉师命,前往梅阳,服勤大慧宗杲禅师四载。后住临安净慈接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 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你想做好人,你想做好事,那你得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验,你才能成就。真正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谁知道?自己的良心知道,诸佛菩萨知道,天地善神知道,不必要人知道。你凭着良心,凭着圣贤教诲,依教奉行,决定不退堕。世出世间法,论境界不外乎四种: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要知道,这些境界都是帮助你、成就你的,问题是看你用什么心去看它、去对它。如果你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每一个境界都是好境界,都是来帮助你消业障,增福慧的。顺境、善缘,你生感恩之心,这个境界成就你;逆境、恶缘,同样还是生感恩的心,它替你消业障,也增长你的福德。业障消了,福德就现前,福至心灵,智慧也现前。所以,要知道每一种境界都是好境界,你不怕折磨、不怕考验,你才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