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157.冶父道川禅师悟道因缘
2014/9/3   热度:210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157.冶父道川禅师悟道因缘 冶父道川禅师(简称川禅师),俗姓狄,人称狄三,昆山(今山东诸城县)人。未出家前,在县里当捕快。有一段时间,听说东斋谦首座正在附近的一座寺院里为道俗讲法,于是他便经常抽空去听讲,并且坚持习坐不倦。 一天,狄三因为听法,而把上司交给的事情给忘了,县令以玩忽职守之过,将他好一顿鞭打。狄三忽于杖下大悟。于是他便辞去公职,依谦首座落发出家。谦首座便将他的名字改为道川,并且教诲他说:“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汝能竖起脊梁,了办个事(这事,解脱之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 道川禅师将师父的教诲铭记于心,更加精勤用功,不知疲倦。南宋建炎初年(1127),道川禅师受了具足戒之后,开始游方参学。他曾经参礼过天封蹒庵禅师,与蹒庵禅师相谈甚契,蹒庵禅师对他亦赞叹有加。行脚后,道川禅师又回到东斋,僧俗二众对他非常恭敬。曾有人持《金刚般若经》向他请益经义,道川禅师于是作了一系列偈颂,为他开演。这些偈颂至今仍盛行于世。 南宋隆兴元年(1163),殿撰(状元的别名,又称修撰,掌修国史)郑公乔年于淮西不当漕运,在冶父(今安徽庐江县东北)这个地方,创寺迎请道川禅师开法接众。上堂日,道川禅师示众云: “群阴剥尽一阳生,草木园林尽发萌。 唯有衲僧无底钵,依前盛饭又盛羹。” 又举“雪峰一日登座,拈拄杖东觑,曰:‘东边底。’又西觑,曰:‘西边底。诸人还知么?’掷下拄杖,曰:‘向这里会取。’”道川禅师遂就此公案,作颂曰: ”东边觑了复西观,拄杖重重话岁寒。 带雨一枝花落尽,不烦公子倚栏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心量小的人很可怜,小小的事情斤斤计较,坚固执着,生活得很苦。他为什么这么苦?心量太小,太窄小了,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真的可怜悯!社会为什么这么动乱?就是大家的心量都很小,彼此之间不相容;不相容才有争执、才有斗争。每个人心量都很大、都能包容,这个社会就和谐,不会有争执了。如果每一个人都执着自己的成见,不能够合作,那社会就乱了。现代人迫切的需要,就是如何能够将各种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思想圆融整合。我们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只要大家能消除歧视、消除误会,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互相包容,就能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