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153. 长水子璿讲师悟道因缘


2014/9/3    热度:206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153. 长水子璿讲师悟道因缘

  秀州(今浙江嘉兴一带)长水子璿讲师,琅邪慧觉禅师之法嗣,俗姓郑,号东平,又称长水大师,嘉兴人。子璿

  讲师九岁出家,依普慧寺契宗法师受业,一直持诵《楞严经》不断。十三岁受具足戒。初从秀州洪敏法师学习华严经教。

  一天,子璿讲师听洪敏法师讲《楞严经》,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一句时,豁然有省,于是便告诉洪敏法师:“敲空击木,尚落筌蹄。举目扬眉,已成拟义。去此二途,方契斯旨。”

  洪敏法师一听,便拍着他的臂膀,对他的见地给予了印证。然而,子璿讲师不想停留在知见上。他想进一步深探禅源,可是却不知道该如何用功,心里很茫然。后听说琅邪慧觉禅师道重当世,于是便往投座下。

  子璿讲师到达琅邪的时候,正好赶上琅邪和尚上堂。于是他便从大众中走出,向琅邪和尚提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琅邪和尚反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子璿讲师言下契悟,于是礼谢道:“愿侍巾瓶(我愿意侍奉和尚)。”

  琅邪和尚道:“汝宗(指华严宗)不振久矣,宜厉志扶持,报佛恩德,勿以殊宗为介也。”

  了璿讲师接受了琅邪和尚的教诲,再一次拜谢琅邪和尚的法乳之恩,然后离开琅邪。后住长水,继续从事先前的讲经事业,专以华严、楞严授徒,其门下徒众多达千人。华严一宗,于宋代再兴,子璿讲师功不可没。

  开法日,子璿讲师示众云:“道非言象得,禅非拟议知。会意通宗,曾无别致。”

  因为他讲经时,会通禅教,不厚此薄彼,因此禅教二宗的学人都很敬重他。子璿讲师生前著有《首楞严经义疏注》二十卷、《首楞严经科》二卷、《金刚般若经纂要科》一卷等行世,影响很大。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的菩提心有没有发?没有。想发,发不出来,什么原因?没有十善业道。佛法的大根大本,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没有十善业道,就什么法都没有!念佛,许多人念得不相应,不相应的原因在哪里?心行不善。《无量寿经》正宗分的前面,佛说得很好,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善护三业”做起,这一句经文比什么都重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句是什么?这三句就是《十善业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