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守节自杀因缘故事


2015/5/22    热度:452   

沙弥守节自杀因缘故事

古印度安陀国有一位笃信佛教的长者,送子到一位高僧门下受戒为小沙弥,高僧与弟子的衣食均有一位富有的名叫清信士的居士供养。有一天,小沙弥奉师傅之命前去清信士家化斋,恰逢清信士全家到友人家赴宴,只留下清信士的小女儿在家,少女见前来化斋的小沙弥年少英俊,顿生爱慕之情,情不自禁地牵衣拉手,向小沙弥做诸种媚态,要求婚配,小沙弥数度拒绝不成,最后引颈自杀,少女见状,悔恨不已,号啕大哭,待父亲清信士回到家后,少女向父亲哭诉实情。按照古印度当时的法令,僧人如果死在俗人家,俗人必须向国王交付一定的罚金来赎罪,清信士将此事呈报国王,国王对小沙弥不舍佛法,守戒志坚的精神而感动,下令焚香木,火化小沙弥的尸骸,并起塔供养。

沙弥守节自杀因缘故事,出自《贤愚经·沙弥守节自杀品》,绘于敦煌石窟第257窟、第254窟、第285窟,其中第257窟所绘沙弥守节自杀因缘,是敦煌石窟同一题材中最完美的。

257窟——沙弥守戒自杀因缘局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 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知恩报恩”,真善知识决定不贪图名利,那我们要用什么报恩?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讲得好,财供养比不上法供养。法供养头一句,“如教修行供养”,这我们就懂得了。老师怎样教,我就怎样做,一生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这是真正供养善知识。老师是修道、行道之人,无论是世法跟出世法,他是社会大众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是大众的模范,大众的表率。在衣食住行方面,如果老师生活清苦,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如果他还行有余力,还从事于教学工作,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全心全力来协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