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堂


2015/5/22    热度:265   

僧堂

古尊宿,开堂安众,或三百五百,乃至黄梅七百,雪峰盈千,径山千七百。予初慕之,自悲生晚,不得入彼龙象之聚。今老矣,始知正,像,末法,信非虚语。广群稠会之中,觅一二真实办道人尚不可得。故金企罗尊者,三人为朋乞食;慈明圆禅师,六人结伴以参汾阳。而三人证罗汉,六人成大器。如其取数多,而证者稀,成者少,虽为奚为。予作僧堂,仅容四十八单,较古人十不及一,兹犹觉其多,仍狭而小之。非无普心,在末法中,理应如是。

[语译]

僧堂

从前的大师们,开设僧堂安置大众,有的三百人,五百人,甚至黄梅七百人,雪峰达到一千人,径山一千七百人。我以前羡慕他们,悲叹自己出生太晚,不能进入那些大根器人聚集的地方。现在老了,才明白正,像,末法的区分,不是随便说的。要在人群当中,找一两个真实办道的人也得不到。所以金企罗尊者,三个人结伴乞食;慈明圆禅师,六个人结伴参汾阳。结果三个人都证罗汉果,六个人都成为大器。如果只图人数多,可是证悟的少,成器的少,虽然多有何用 我修建僧堂,只能容纳四十八人,比前人的还不及十分之一,现在仍觉得多了,准备再缩小些。并不是无普渡之心,而是在末法时期,应当这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修行要学会转念,把念头转过来。从哪里转起?从自私自利转起。我们的心里头,不要有自己、不要有自私自利、不要跟一切人事物对立。我们的念头里面,不能有嫉妒、不能有控制、不能有占有。佛法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我们看到别人做好事,要生欢喜心、全心全力去赞助;没有能力赞助,口头上要宣扬、要赞叹。要晓得,我们随喜赞叹他,帮助他,成就他,我们所获得的功德跟他一样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