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说法:将心比心


2015/5/22    热度:506   

放生说法:将心比心

生命对人类只有一次,对所有有情众生也仅有一次,可见,生命对众生是何等的重要。有生,必然有死,死虽必然,但,贪生怕死却是凡夫众生的基本心理表现。

在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似乎操纵着其他众生的生杀大权,我们可以随意对一个生命宣布死亡,不管对方是否愿意,我们又足够的理由和手段将其置于死地,而且没有怜悯、没有同情……假如这个世界存在着比人类更强大的生命,对人类也可以乱捕乱杀,那么,可以想想,我们就真的该死吗?我们可以找出一万个不该死的理由。

人类对鬼神的敬畏,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奈,中国是杂信民族,对众多被赋予神秘面纱的鬼怪神仙的信奉中,“免死”总是第一位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源于大自然赐予人类灾难死亡的无助。民间就流行着“好死不如赖活着”。

佛教基于慈悲的理念,这一理念是贯穿所有众生的,并不是人类所独享,戒杀放生则是慈悲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我们说自己有慈悲心,反映在我们行动上就是戒杀放生,否则,我们的慈悲心是个什么样子呢?

放生的方式有很多,误区也不少,其实,将人类之心去比其他众生之心,误区原本是不存在的。有人认为,我们放生,又会被其他人捕获。那么,我们可以想想,我们患病时,为什么要积极救治?反正总要病的,就不要治了。再者,死得其所总是令众生满足的。也有人认为,环境污染很重,放生的生命也无法存活。那么,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同样生活在这污浊的世界,有人想尽早结束生命吗?再者,有机会回归自然去死,总比被绑缚着遭刀砍斧剁令众生欣慰。放生当中的许多“误区”,其实是一种借口,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不去杀生,不会马上死;不去吃肉,不会马上死。放生是我们慈悲的心愿,我们把即将赴死的生命救度下来,哪怕只给它们一丝生的希望,哪怕只给它们很短暂的生的日子,最起码使生命避免了被扒皮剥鳞、绞成肉末、油煎火烧的厄运,避免了被屠杀时面对刽子手的恐惧。当我们患病时,恳求大夫,不惜花费巨资来延续我们的生命,尽管变成植物人,也同样尽量去延续生命。

其实,人类不希望的,一样是众生所不希望的;人类所希望的,也一样是众生所希望的,而对生的渴求,对死的恐惧,完全是一样的。生命的形式不尽相同,生命的价值却是极其相同的。

我亦凡夫,人都说:凡事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在戒杀放生上,一样如此。我常见离水之鱼的无助挣扎,我也常见得水之鱼的腾跃欢欣,就放它们一条生路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觉悟的人,根性当家;不觉悟的人,识心当家。识迷,做出来的事情就叫业,业里面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感得六道三途的果报。如果是自性当家,善恶两边都不造,那造的是什么?佛法里面常讲净业,这好!净业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净业的果报。净业如果回向求生净土,果报就是极乐世界。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自自然然就知道,像古大德所说的,放下身心世界。这个放下,要记住:不是事上放下。如果事上放下,佛菩萨怎么会在六道三途里面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可见得他没放下,这是告诉我们,事不能放下,心里头要放下。心里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切的享受、贪嗔痴慢。换句话说,该放下的统统要放下,该提起的一定要提起。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