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比金值钱
2015/5/22   热度:308
草比金值钱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有一鬼计多端的恶比丘,常为比丘众带来麻烦。佛陀就为他们说了这个故事。
「很久以前,梵施王(Brahmadatta)治理波罗奈(Baranasi)时,有一个狡猾的辫发修行人住在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地主在森林里为他盖了一间修行的草寮,并每日在家里为他提供丰盛的食物给他吃。
地主常担忧强盗来抢钱,因此他想来想去,最后他决定最安全的地方,又最不为人查觉的是那辫发修行人住的草寮,他认为该修行人已是圣人,值得信赖。因此他带了一百个金元,拿到那辫发修行人住的草寮,在那挖了一个洞埋下。辫发修行人告诉他说∶“施主!你大可以放心,我们出家人是不会贪求别人的东西的。”“那太好了!”地主放心的走了。地主走后,辫发修行人想∶“这里埋的金钱足够我过一生。”过了几天,他把钱挖出,然后把钱拿到大路边,另外挖个洞埋好。
次日,他又如常地去到地主家用饭,吃完了地主供养的咖哩午饭后,他对地主说∶“施主!我在这儿已住了一段长时间,不瞒你说,我们出家人是不能在一个地方呆太久的,所以我想离开这到他处去。” 地主一直劝他留下,但都不能改变他的去意。无耐之下,地主对他说∶“既然你要走,那我祝你一路平安。”然后他送他到了村庄外,才转回来。辫发修行人走了一段路,想了一个鬼计骗地主,他拔了一根草,用发缠住,然后快速的走回村庄。
地主看到他折返,问他∶“你为什么又回来呢?” 辫发修行人说∶“我走后发现你屋顶的草缠住了我的头发,我们修行人是不可以拿别人未给的东西的。因此我回来还给你。”“那你把那根草丢了就是了。”他想∶“这个人这么诚实,连一根草都不取,真是少见。”他很赞赏这个辫发修行人,因此第二次又送了他一程。
当时菩萨是一个商人,去到边疆做生意,恰巧经过这个小村庄,他看到辫发修行人所做的一切,他怀疑辫发修行人是在骗取了地主的东西,他向地主询问你有东西寄在他那儿吗?地主说有寄放了一百金元。商人教他不如去查看一下,地主快速的走去林中的草寮查看,发现金元已经失踪,他回来对商人诉苦说∶“金元不见了!”商人说∶“一定是那狡猾的辫发修行人拿走了,快追。”
两人追到村庄外,抓到了辫发修行人,拷打了一顿,他才说出在大路边藏金的地方,地主拿回了金元,商人责问他∶“为什么这一百个金元不会困扰你,而那一根草却困扰你的良知呢?你这个虚伪的假修行人!以后你再也不要耍这种鬼计。”
商人那一生结束后,又转世到善道去。
佛陀说完了故事,指着那一个鬼计多端的恶比丘说∶“这个比丘以前就是那鬼计多端的恶辫发修行人,他今日还是恶性不改;而我则是那位聪明正直的商人。”」
法增比丘,澳洲雪梨云居兰若
愿众生安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是讲清净、平等。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统统都平等,没有高下之分。无论演那个角色,都是真实智慧,都是幸福美满,都是在普度众生。你看经上佛常常讲,“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读诵”是教你每一天要温习,把佛的教训记住;“受持”就是要把佛的教训在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为人演说”,就是表演给人看,做出一个样子给人看。佛教我们作师、作范。人人都作师,人人都作师范,这个社会多美好!这个社会多么吉祥!那个师范不是指学校老师,那个意思太窄小了,也不是专指几个出家人,整个社会上出家人占的比例太少了。出家人要作出家人的师范,在家人要作在家人的师范,从政要作从政人的师范,经商要作经商人的师范,学生要作学生的师范,乃至于乞丐要作乞丐的师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