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2015/5/22   热度:211
跋
劝善之书,打开就令人皱眉,这样的书必定不能流传。打开就令人鼓掌,这样的书也必定不能流传。为什么?一个是过于深奥,一个是失之粗浅。我老师这本书,其意本在戒YIN,却又总是在探讨生死问题,我起初也觉得过于深奥了。然而每日清晨以生死问题扪心自问,却发现这是人人都不能回避的。带着不能回避的心情,再拿起这本书反复研读玩味,然后才知道老师学识的渊博,救世救人的菩萨心深切,然后才对书中原来皱眉的地方一一鼓掌称叹。这本书在现今广为流传,后世不断再版,我相信一定会是如此。
虞山门人陈鍹圣来氏拜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境界是心现的,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为什么会有佛菩萨,会有天堂地狱?会有这么多差别?“唯识所变”。这么大的变化、差别是识变的。识是什么?我们今天讲心理作用。心现境界,但是心的作用会把这个境界转变,所以就变得非常非常地复杂。外面境界复杂,说明了我们能够分别的心复杂。《华严经》上讲了“妄想、分别、执着”三桩事,每一样里面那个复杂程度,无量无边!这才显示出十法界是这么来的,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