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第一


2015/5/22    热度:383   

  优婆离在僧团中被公认为持戒第一,他经常向佛问戒。如迦毗罗的释迦族,法律规定:凡释迦族女子,不得嫁给别族的男人,犯者治以重罪。当时释迦族黑离车女,青年丧失,有许多异族青年向她求婚。可是丈夫的弟弟想将她占为己有,不允许她外嫁,并把她打伤。此人即逃到祇园随比丘尼出家。迦毗罗国政府到处通缉此女。
  优婆离将此事报告了佛陀,并请示说;‘犯了国法的人,是否可以收留她出家?佛答说:‘假若有人犯了国法,在未宣判无罪之前,僧团不可收她出家;并把收留黑离车女出家的比丘尼叫来苛责一顿。’清静僧团对犯了戒律的人,还要摈弃出去。犯了国法,自应受国法制裁,佛法不能包庇犯罪份子,不能抵触国法。
  有一天优婆离问佛:‘比丘、比丘尼是否可为社会上男女做媒?’佛答说:‘若比丘、比丘尼持男意至女边,持女意至男边,乃至介绍一交会,就犯僧伽婆尸沙罪,需要悔过。戒是规范身心,防非止恶,而男女问题最易给人带来烦恼与不安,所以在戒律中对此限制特多。’
  僧团扩大后,依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这些人常在僧团里挑起争端,制造矛盾。佛就派德高望众,能辨别是非,主持公道的优婆离,到各处调解纠纷。如佛派他到拘睒弥国、沙只国去息争。优婆离息诤的原则是‘彼处诤事彼处断’,哪里的是非哪里了,不把争端的事扩大,不将争端的话传播。
  优婆离调解纠纷的方法,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从不偏听偏信。他接受一个事件的处理,先召开不同对象的会议,晓喻大众说:‘我奉佛慈命,为你们好争者作种种羯摩、摈治汝等。’有的比丘自知理亏,看到执法如山的优婆离,就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敢相争,这就使一场争事,化为无形。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 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虽然很难,可是不发菩提心,就谈不上修行。 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迷惑的人纵然有修,成就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破迷开悟!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毛病习气,自己一定要知道,知道是觉悟,不知道是迷惑。 就以日常生活来说,有一点小小的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我们在习惯当中,都觉得这个无所谓,都没有留意这些现象,哪里知道,这些现象就是造业! 这其中的道理,不读佛经的人不知道,未能深解义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自在?还不是分别执着。你要没有分别执着,你哪里会有这种心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