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十)
2015/5/23   热度:351
己四 导入大乘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苦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
前愿明佛之智慧无量无边,由此无量无边之智慧,复起无量无边之方便妙用。正如法华所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此愿使诸凡外、三乘安立大乘,即属于定。盖安立即安定,如大学所谓:“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此亦言由定而安也。药师此愿,欲使一切行邪道之有情,舍邪归正,安住菩提正觉之道。正觉、邪道,相对而立,未入究竟之正觉,皆不免落邪,唯断善根之阐提种姓纯是邪,佛纯是正,故正邪亦不能定限。但依普通标准言之,除人伦道德等世间善法,与出世之三菩提法为正道外,其自虚妄分别而执为有道者,皆为邪道。其所执道,与诸法实相,及世间资生事业伦理道德相违,而另有其无上至高之道,奉为最胜,余若无赌。瑜伽戒本所谓:“若诸有情,安住自见取中,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唯此是实,余皆虚妄”;此即为邪见师资矣。昔有一人,终日思金,神经失常。一日上市,忽见有金,当众即取,遂被捉住。询其何以当众盗金?彼言:我取金时,唯见有金,不见余人。此与邪见众生自立邪道,不见正理,恰恰相同。故邪见众生深深安住自邪见道,虽有菩提正道,说之不信,须由诸佛威神之力,方便善巧之用,方能醒其顽迷,使之舍向邪见,安住菩提道中。
菩提道者,即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道。然此菩提,通指三乘菩提,皆为正道。此使邪见外道安住菩提,乃为第一重意义。苦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此为第二重意义。声闻者,闻佛说四谛音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证得须陀洹等四沙门果。独觉者,出无佛世,弧峰独宿,秋观黄叶落,春闻百花香,觉荣枯无常,由之悟道;亦曰缘觉,缘佛说十二因缘之声音,如众生由顺生门流转生死,由是入还灭门,即得证果。于中声闻根钝,缘觉、独觉根利,故增道损生皆有迟速。乘者,运载之义,如以车代步,达目的地。明声闻、独觉,各依四谛、十二因缘之教乘,度分段之生死海,到生空之涅槃岸。此行声闻、独觉乘者,若已证、若未证,皆使由二乘心而安定于大乘法中,一入永入,毋令退堕。
故此愿可为二重:一、对二乘众生,使安立于大乘中;一、对邪外众生,则先破其顽迷,使之舍邪入正,安立于世间伦理道德,即佛教人天、二乘、五戒、十善法中,然后再由人天进入三乘,复由三乘使安立于大乘。此与法华会三乘归一乘之理相符。实则全部法华。明一佛乘,不外此“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一句也。故佛法于邪外二乘,皆能导入于大乘。又、大乘之法,乃诸佛通达诸法实相之智慧,无量无边,故为众生开示,皆悟入佛之知见也。是则此愿虽寥寥数行,可判摄一切佛法,盖一切佛法归纳之,不外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而此由邪外二乘以至导入大乘,皆可包括之。
药师法会愿云:“第四遵行世尊本愿,服务社会,尽瘁人群,使一切人民,咸归大乘,舍身救世;世尊第四本愿,如实成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 世间人常讲“牵肠挂肚”,你牵挂的就是你心里头念的,你想想看,哪一桩事情是你这一生当中最牵挂的?那就叫“念”,就叫“一心称念”。我们凡夫可怜,一心称念的,一生当中最牵挂的,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恨。爱的,你一生牵挂,你没有办法舍掉;恨的,是冤家,那个恨得深,一生都记在那里,仇没有报,死都不瞑目。一定要明白:你最爱的,牵引你堕饿鬼道;你最恨的,牵引你到地狱道,那个结果是往三恶道去。为什么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去念阿弥陀佛?转过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不但永脱轮回,而且永脱十法界。要知道,能够把“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世出世间的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要把这一生大好的机会错过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