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罪障的关键


2015/5/23    热度:406   

  首先是要对所忏悔的恶业,生起厌离的心,因为厌离它,你才能产生大的力量。我们要厌离从无始劫以来,无量无边的罪业。《普贤行愿品》讲,若是恶业有体相,虚空都不能容受。

  你可能会问:要忏除业障,不知哪一种方法快?要忏悔业障,哪一种方法快?是持咒快?念佛快?拜忏快?灭定业真言快? 都不快!怎么样才能快呢?快的不是那些方法,而是我们大家的心,我们自己是否真正生起了要改过的决心?

  因为最初造罪的时候,内心的烦恼非常猛烈有力,所造的罪也就非常大;如果我们不发起恳切心,殷重的心来忏悔,就不容易灭罪了。持咒也不快,拜忏也不快,念佛也不快,灭定业真言也不快,我们自己真正发起的心才是最快的。我们要真正发起大的愿心,大的惭愧心,这样才能尽快地忏除我们的业障,高峰妙禅师发起来可以,我们发起来也没有问题,也一定可以。

  业是一种造作,它分为善业、恶业、不动业三种。我们常说忏悔业障的业,即是恶业。我们经常说忏除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哪三障?

  1、烦恼障-所谓无明惑,这些心中贪瞋痴等烦恼,能阻碍我们修学善法。

  2、业障-因为身、口、意所造作的五逆十恶不善之业。

  3、报障-由三业所作之恶因,而感得地狱、饿鬼、畜生等苦报。这三种障都能阻碍我们的成佛之道,是故应忏除,三障中为什么独独说忏悔业障?

  因为无明惑是业因,苦(报障)是已经得到的果,业才是枢纽,是关键。又烦恼障像种子,业障像水土,报障如果实﹔我们忏悔业障,就好像除去了水土等助缘,如此一来,烦恼障的种子自然干枯,而恶业果实,也就无法生起。

  所以说忏悔业障,似乎偏向于业障,但实际是三障皆忏;如本经云:「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意语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又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间讲:「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所以行者应当要先忏悔业障。烦恼障,它潜伏在心中,力量较弱,所以于后再行忏除,而报障则是已经成为恶果,只能随缘消业。

  要想根本地忏除罪报,就要断除内心的烦恼。我们内心的烦恼,是造罪的根本原因,只有这个原因断除了,我们就不再造罪了。烦恼有发动造业、滋润转生的作用,所以断了烦恼就不会再造新业;过去的旧业,也会因为缺乏烦恼的滋润,而自然失去感报的机会。

  《杂阿含经》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

  一个人由于正见的增长,行为虽然有些偏差,但因为得到正见的引导,是故未来绝不会再造重罪,而堕恶道。

  《大智度论》中间讲:“譬如铁器中空,故在水能浮,”一个铁器中间是空的,所以在水中能浮起来。如果中间是实的,就沉下去。“菩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智慧心虚故,不没重罪;凡人无智慧故,沉没重罪。”

  般若智慧,就像中空的铁钵,能浮在水上;菩萨因为学习般若的智慧,所以能超越生死海到究竟的涅槃岸。而凡夫没有智慧的缘故,沉没在烦恼中,轮回不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一定要学佛。佛是怎么教导我们?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完全是以平等心,完全是以慈悲心,一定没有差别。对于一切人,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够包容,要能够“和颜爱语”,这非常非常重要。化解内心对人事物的对立与冲突,我们的身心就会协调、安康。古人常讲:“学问深时意气平。”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有涵养;越是有道德的人,越能够包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人不是圣贤,免不了有过失。对于人的过失要能够包容,不要憎恨,不要嫉妒,这非常非常重要!人与人过去生中是有怨来的,“包容”可以把“怨恨”化解掉。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要学会“以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以包容自己的心包容别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