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的五大特点


2015/5/23    热度:684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广为流传的一共有80卷,为唐朝实叉难陀翻译,这部佛经在汉传佛教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年来有“经中之王”的美誉。那么,它的特殊之处有哪些呢?

  第一, 它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

  第二, 它义理丰富、逻辑严密、准确无误,用佛教的话说,便是“了义、圆融无碍”的经典,在《华严经》中,有一个妙喻贴切地表达了“圆融”的概念,这便是“帝释天之网”,它取材于印度神话,说天神帝释天宫殿装饰的珠网上,缀联着无数珠宝,每颗都映现出其它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摄,重叠不尽,映现出无穷无尽的法界,呈现出园融和谐的绚丽景观。

  第三, 它直接导致了一个宗派的兴起。唐朝时,对《华严经》的传播和研究空前地兴盛起来。从杜顺和尚开始,“华严宗”开始倡导;而贤首大师,即法藏法师将其发扬光大,集“华严宗”之大成。从此,“华严宗”成为汉地八大宗派之一,绵延至今。

  第四, 从文学角度讲,《华严经》体系宏博,意蕴深刻,气势恢宏,妙喻纷呈,机语隽发,而在某些章节中,更是有着空灵美妙的语句,令人读之如嚼青榄,回味不尽。

  第五, 从哲学角度讲,在华严经基础上形成的华严宗,构建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哲学体系——这成为华严宗最大的特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唐朝百丈大师那个时代,大师常常讲经说法,听众里面有个老人常常来听,彼此都很熟悉。百丈大师知道他是个狐仙。一天,老人向百丈大师请教,在五百世之前,他是个法师,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回答“不落因果”,就这么一句话,他堕落在畜生身五百世。他现在修成人身,但是没有办法解脱,他请求百丈大师,帮他脱离畜生身。百丈大师说:“好,明天我们在大众讲经时,你把从前别人问你这个话,提出来问我。”第二天上课时,他就问:“请问老和尚,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答,不昧因果!大修行人是什么?佛是大修行人,法身菩萨是大修行人,他还有没有因果报应?有。他当年人说“不落因果”,这个“不落因果”就没有因果了,他这个答复错误了。第二天,百丈大师领着大众到后山去看,看到有一个老狐狸死在那边,于是大师按照出家人的礼节把它埋葬,给它诵经超度。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