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


2014/9/3    热度:489   

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
华严有三种。一是晋译,又称旧译,世称六十华严。后两种是唐译一是八十华严又称新译,内容最完备。再者是四十华严。又称普贤菩萨行愿品。三本华严经,各有特色。晋译本,文笔典雅,文风洒脱,可以说与当时中国的古文化——经学的影响密不可分。阅读之后不仅是一种对佛学的的享受,同时也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去读它,是学佛者人生的一大憾事。历史上包括今天的文学爱好者,对六十华严都是十分推崇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佛教典籍,也是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一种佛经翻译文学。同时它也是中国佛教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八十华严对于研究华严经和华严宗而言,是比较理想的一种读本。当年华严宗三祖,其实就是华严宗的实际创建者法藏大师,一生之中讲过三十多遍华严经,不过都是六十华严的内容。对于八十华严在后来在他的主持下才有八十华严的出现。八十华严的出现,主要归功于法藏大师对中国佛学的巨大贡献。四十华严经主要是在武后武则天的直接支持下,而有了这一品的产生。普贤菩萨行愿品在佛学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之下,成为在中国民间信仰之中广为流传。与《金刚经》、《普门品》、《地藏经》等并列为在民间最为民众广为接收,广为散播的一种经典。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信仰之士以读诵、抄写、印刷、礼拜、讲授等各种形式,来认识和理解他的佛法内涵。
古人有言:“不读诵华严经,不知佛家的富贵”。学佛者对华严的推崇,在佛教理论界把华严归纳为诸经之王与法华严相提并论。华严宗因此也称为教海。如近代的高僧弘一法师曾以“教在华严,行在般若,心归净土”而自居。因此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其中有许多条幅对联都是摘录于华严经上的名言警世。如早晚课诵上的“若人欲了知,一世一切佛,应观法尽性,一切唯心造”。就是出自于华严经。如唯识宗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建立唯识宗的思想理念,也是出自于华严经中。又如明末的四大高僧,他们对于华严都有很深的研究。
尤其是在今日高速发达的信息社会之中,人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繁衍,这与华严经上所言:“因陀罗网”的思想不谋而合。这就是从华严经上所说的从因陀罗网到因特网的华藏世界如出一辙。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世界之网与人生之网,构成了华严宗事事无碍,圆融无碍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人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网络的平台,构建起来人生的大平台,佛法的大平台在人类生命的进程中,生生不息,生命不止。

正慈于东方山狮子楼
05、05、04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经上世尊给我们说了多少次,劝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意思很深!我们对佛的言教,佛所讲的理论、佛所讲的方法、佛所讲的境界,全盘接受,这是“受”;接受过了之后,永远保持而不丧失、而不变质,决定遵守,这是“持”;不仅仅如此,还要“为人演说”。演是什么?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是“表演”。生活就是表演,做出个样子给人看。我做出这个样子,要与经上讲的完全相应。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种种的演说,目标方向只有一个,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我们佛门常说,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个总方向、总目标。我们帮助一切众生,“为人演说”,最主要是要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人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