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245.白云守端禅师悟道因缘


2014/9/3    热度:128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245.白云守端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县)白云守端禅师,杨歧方会禅师之法嗣,俗姓葛,衡阳人。守端禅师幼时即事翰墨,长大后依茶陵郁禅出家。后往杨歧方会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杨歧和忽然问守端禅师:“受业师为谁?”

  守端禅师道:“茶陵郁和尚。”

  杨歧和尚道:“吾闻伊过桥遭攧(dian,跌、摔)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

  守端禅师于是诵茶陵郁山主悟道偈云: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歧和尚一听,便笑,然后站起身来就走。

  守端禅师对杨歧和尚这神秘的一笑感到非常惊愕和迷惑,通宵没有入睡。

  第二天黎明,守端禅师便直趋丈室,咨问此事。

  当时正值岁暮,当地民间盛行殴傩(nuo,中国古代民间,每年腊月都要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

  杨歧和尚问守端禅师:“汝见昨日打殴傩者么?”

  守端禅师道:“见。”

  杨歧和尚道:“汝一筹(相当于“一等”,必定、相必)不及渠(演傩戏的人)。”

  守端禅师惊诧地问道:“意旨如何?”

  杨歧和尚道:“渠爱人笑,汝怕人笑。”

  守端禅师一听,言下大悟。

  守端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杨歧和尚会下,执侍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离开。后游庐山,经圆通居讷禅师的举荐,住持承天寺,一时声名籍甚。次后又移住法华龙门、兴化海会等道场。守端禅师每至一处,皆学众如云。

  守端禅师接人,虽然不似德山、临济那么峻烈,但是其平实的机语中,却如铁壁一般,全无你商量的余地。请看他的几则上堂法语——

  1、上堂:“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大众,眼在鼻上,脚在肚下,且道宝在甚么处?”良久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上堂:“古者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圆通则不然,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3、上堂:“忌口自然诸病减,多情未免有时劳。贫居动便成违顺,落得清闲一味高。虽然如是,莫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4、开堂示众云:“昔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叶,次第流传,无令断绝。至于今日,大众,若是正法眼藏,释迦老子自无分,将个甚么分付?将个甚么流传?何谓如此?况诸人分上,各各自有正法眼藏。每日起来,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种种施为,尽是正法眼藏之光影。此眼开时,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只在面前,不见有毫□之相。此眼未开时,尽在诸人眼睛里。今日已开者,不在此限。有未开者,山僧不惜手,为诸人开此正法眼藏看!”乃举手,竖两指曰:“看!看!若见得去,事同一家。若也未然,山僧不免重说偈言:

  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

  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

  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

  法华(守端禅师自指)虽恁道,无句得商量。

  大众,既满口道了,为甚么却无句得商量?”喝一喝曰:“分身两处看。”

  5、上堂:“释迦老子有四弘誓愿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法华亦有四弘誓愿: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6、上堂:“古人留下一言半句,未透时撞著铁壁相似,忽然一日觑得透后,方知自己便是铁壁。如今作么生透?”复曰:“铁壁,铁壁。”

  此外,守端禅师另有颂云:

  “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

  不是为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

  以上所选的这些法语,都颇值得人细细回味。

  守端禅师圆寂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春秋四十八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行人的形象很重要,一切时一切处,要注意我们的形象。所谓“相随心转”,你修行有多少功夫,只要看你的相貌、言谈举止就能知道。古人说“有诸内,必形于外”,表里一如,这就能感化别人,这就是利他。所以,我们要利他,首先要自爱,自爱决定利他。我们提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为世则”,我们说话不能乱说,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口一定不出恶言,心一定没有恶念”,行为端端正正,这个多快乐,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