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德《净土圣贤录》


2015/5/23    热度:199   

  明德,字圣眼,姓马,杭州海宁人。四岁,出家梵天寺。十六,剃发。性孤僻,不好世务。年三十六,将诣律师求戒,忽得喘疾,日甚。有徒孙一苇,延数僧在寺开净业堂,思齐贤公亦与焉。堂之左,即德卧室,日闻众唱佛声,恒默随之。已而自知时至,命一苇延众僧至床前,齐声唱佛。少顷,止之,谓贤公曰,愿师开示。贤公曰,汝当尽舍万缘,一心念佛。了生脱死,在此一时,急宜著力。德遂偕众持佛名。复发四宏誓愿,语极恳切。至夜半,佛声方毕,才举观音圣号,即转身垂目而逝。时雍正七年十二月廿六日也。(思齐大师遗稿)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聪明人会为来世着想,把生死置之度外。有生,哪有没有死的道理?早死跟晚死,有什么差别?其实没有差别。这一世时间短促,来世的时间长。能够想到来世,起心动念为来世负责任,这个人就有智慧。佛在经里面常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所以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为来世着想。佛告诉我们,死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是十法界,等于说是十条路,我们要走哪一条路?要到哪里去?这个很重要。对于来世要认真!来世,一个是三途,一个是三善道,一个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我们来世要到哪里去?我们现在要把全副的心力来办来世的事情。人不只是这一生,人有来世,觉悟的人,不会为这一世着想,他为来世着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