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七天
2015/5/23   热度:197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七天
佛七讲话[第六期] 作者:释智谕
第七天持戒念佛慈悲一切
各位在世间,生活过得去就可以了,不要太享受。如果生活太享受,命终时落一个“贪”字;如果有几分苦,临命终是落一个“脱”字,所谓“脱”就是解脱。
粗布衣服,蔽寒可矣;粗茶淡饭,果腹可矣。这都是无常的东西。如果有病痛,念念想到往生,后世可以得乐离苦。求佛哀佑,至诚恳切,我们末法时期众生,罪障太重,唯有求阿弥陀佛垂手接引,往生西方。
在世间,对任何人,甚而言之,对一切众生,要有慈悲心。我们和一切众生,同是生死路上人,为什么不互相发慈悲心呢?要知道,并不是高官贵爵、大财大富是福,所谓“平安即是福”。各位可以甚深体会里面的味道。
所谓慈悲,什么是慈悲呢?慈,是与众生乐,菩萨不令众生起烦恼,就是处处时时给众生乐;悲就是拔众生苦,众生,不要说三涂是苦,六道之中没有不是苦。我们所说的乐,不过是对苦言乐,生到西方就不同,那是极乐,极乐是不对苦,所以彼国众生,但受诸乐,不受众苦,所以称之为极乐世界。我们是对苦言乐,我们所说的乐,不过是苦轻就是了。所以,慈,是兴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
这种慈悲心是菩萨所发,我们众生凡夫怎么能办到呢?仗佛力,你怎么能与众生乐呢?劝他持戒念佛。持戒念佛往生西方,彼佛国土唯有诸乐;至于拔众生苦,也是仗佛菩萨力量,劝他持戒念佛,他如果往生西方以后,彼国众生无有众苦。
我们借佛菩萨功德愿力救拔众生,所以应该发慈悲心,慈悲一切众生。不要贪图穿、贪图吃。要记住!利益一切众生,再好的衣服,不过是裹我们这个死屁就是了;再好吃的东西,一下咽喉同归秽物。这一切都是无常的,不可贪著。
今年四期佛七,岁月无常,我们在无常中过,所谓无常,有三种结果——所谓老土没有生老病死,阿弥陀经讲过,彼国众生无有众苦。
所以佛七圆满,要深念无常。“明年今日打佛七,相识不知有几人?”在无常当中,可能有很多人,我们就见不到了,所以大家要爱惜光阴,加紧念佛。
今天晚上加香,加到十二点,我不多讲话了,留点时间给大家好调息。
现在开始念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贵精不贵多”,你要是真的精通,那你是“一经通一切经通”!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精通?我们看到不少学佛人,天天在求进步,但是效果不明显,原因是他学得太多太杂了,他那个不叫“精进”,叫“杂进”,所以效果就不是稻好。佛教法门很多,经典也很多,到底哪一个法门最好?从理论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从事上来说就不一样了。我们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聪明智慧不相同,有些法门我们修学起来方便,有些法门我们修学起来觉得很困难,所以,难易不在于法门,在于个人的根性!我们要想有成就,是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这两条路都有人走。我们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走一门深入这个路子,成就的人非常多;从广学多闻,成就的人少,那是属于特殊的天才,中下根性的人不行。我们不是上根利智、大彻大悟之人,我们没有特殊的能力,都是从一门深入。所以,对“精进”这两个字,我们要特别注意,要认真地去体会它。我们学佛的同修,要想有成就,而且快速成就,“精进”两个字很重要!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