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476.道霈禅师悟道因缘
2014/9/3   热度:197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476.道霈禅师悟道因缘 道霈禅师,鼓山元贤禅师之法嗣,字为霖,号旅泊,亦称非家叟,俗姓丁,福建建安人,生于大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道霈禅师十四岁投本郡白云寺为沙弥,第二年便落发,学习经教。 道霈禅师十八岁时,听说闻谷广印禅师居宝善寺,遂前往礼谒,请问出生死之要。广印禅师于是为他开示了念佛成佛之道理。道霈禅师一听,即谛信不疑。广印禅师知道霈禅师是个不可多得的法器,遂令他参礼永觉元贤禅师。 道霈禅师于是投元贤禅师座下,充当侍者,服勤左右,并依元贤禅师之教,专看赵州和尚“庭前柏树子”之公案。崇祯七年(1634),元贤禅师应邀移居鼓山,道霈禅师亦随而前往。在那里,道霈禅师精勤参修了四年,可是仍然一无所得。不得已,道霈禅师便辞别元贤禅师,离开福建,前往杭州,游历讲肆,学习经教,达五年之久。 后来,闻谷禅师圆寂,元贤道霈禅师特来真寂(禅院)凭吊。道霈禅师听说后,遂前往拜礼元贤禅师。 道霈禅师施礼毕,便向元贤禅师详细地汇报了自己五年来学习经教所得。 元贤禅师听了,突然问道:“柏树子话作么生?” 道霈禅师无言以对。 元贤禅师遂呵斥道:“入海算沙,有甚么限(有什么了期)?” 道霈禅师一听,惭愧不已,遂顶礼而退。 从此以后,道霈禅师终日惶愧不堪,寝食难安,心中如压着一块大石头相似。 一日,道霈禅师阅读《正法眼藏》,至“无位真人”这一段落的时候,恍然有所省悟,只是仍然不知其落处。 后听说密云圆悟禅师正在天童大开法化,道霈禅师遂前往参礼。 初礼圆悟禅师,道霈禅师便问:“山河大地与学人自己是同是别?” 圆悟禅师一听,拈柱杖便打。 道霈禅师茫然不知所措。退出之后,心中迷闷不已。 经过六个月的猛力参究,一天晚上,道霈禅师经行至三更,回到寮中,欲解衣就寝。就在他思想放松的这一刻,道霈禅师终于豁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道霈禅师便径直入丈室,向圆悟禅师呈偈云: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 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圆悟禅师览其偈,知道霈禅师虽有所悟,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不疑之地,因此没有给他印可。 于是道霈禅师便辞别圆悟禅师,前往真寂,参礼元贤禅师,并向元贤禅师通报了自己的所证所悟。 元贤禅师听了,便道:“子已入门,但未升堂入室耳。” 道霈禅师于是又辞别元贤禅师,前往天目山,朝礼高峰祖师的“死关”,并在那里呆了一年。后回大百丈山,结庵而居,与其母共修净业,五易春秋。 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道霈禅师重上鼓山,奉元贤禅师之命,充当维那。从此,道霈禅师用功更加精勤,朝夕不怠。 一天晚上,道霈禅师从禅堂中走出,欲上厕所,头脑闷糊糊的,不小心撞在石头门柱上,终于豁然开解。 第二天早晨,道霈禅师来到丈室,告诉元贤禅师道:“某甲今日有个十成语,举似和尚。” 元贤禅师道:“汝试道看。” 道霈禅师便双手叉在背后,说道:“请和尚鉴。” 元贤禅师道:“好与七藤条。” 为了进一步勘验道霈禅师,过了几天,元贤禅师拿出洞上宗旨,给道霈禅师看,并令他作偈颂。道霈禅师所作偈颂,一一皆契合其旨。元贤禅师于是给予他印可。 道霈禅师得法后不久,即离鼓山,前往建宁广福庵,闭关隐修,三年后,又重新返回鼓山。顺治十四年(1657),元贤禅师将衣法和拂子传给道霈禅师,并令他秉拂说法接众。第二年,元贤禅师圆寂,道霈禅师于是继其法席,一住就是十四年。 道霈禅师生前著作很多,有《秉拂录》、《鼓山录》、《旅泊庵稿》、《禅海十珍》、《净土旨决》等。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之人是学佛而不是搞佛学,佛是真实平等即如来藏。要将平等性知安住自心真实受用,什么叫平等?就是冤亲平等,好坏善恶一样看待,粪便与黄金一样不落两边,真性不变,不动就是真智,辩别正邪即是智慧。善能分别诸法相而作一切利益门,就是分别智、菩提心的相貌,就是清净生产自救慈悲正觉,方便而为菩提就是成佛度众生之心,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佛者心也,真心妙用也。佛的四大菩萨就是四大班首,四位教授各授一方,来成全你的佛果。学地藏菩萨大愿,发愿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学习大智慧文殊菩萨用大智慧断除一切生死无明烦恼,尽除无余。学习大行普贤菩萨行愿之,为落实十大愿王无我无私心,尽除业障,恭敬真诚,尊重赞叹诸佛如来功德之利,成就诸佛如来世功德。于一切众生,一切僧、法、师能作世间照明者不生嫉妒,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法久常住世,能度一切众生之苦,所修一切善法功德都要回向无上真正法界性,而且以这功能消除众生一切罪业障,念念都在佛道,不退转广渡众生而无私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成就佛果,成就普贤不思议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知众生心应所知量,千手千眼三十二应广渡无边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方便度之和合大慈大悲大誓愿、大行愿、大智慧于一心就是大菩提心种性。所以要成就佛法要与佛相应,就是心与佛相应,远离嫉妒、障碍、贡高傲慢,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