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


2014/9/3    热度:309   

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斋之巴利语 uposatha,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至佛陀时代,尼干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风,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由是,佛陀亦允于僧团中采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团布萨之由来。 
  准此可知,「斋」之本意原为清净之谓,后渐转指不过中食(过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称为持斋;持斋期间所食之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称为斋食。此外,以食物供养僧侣亦称为斋;此类之法会则称斋会。
  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代,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称中食),午后食者即非斋法,此系就其「食时」而言;至大乘佛教时代,乃以慈悲禁杀之意,转而侧重于「食体」,故以素食为斋,如我国佛教徒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然严格言之,其与戒律中「斋」之本意并无直接关系。 
  中阿含卷十四大天林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等,举出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日为六斋日,惟不以断食等苦行为旨,而强调忏悔、清净等精神。于此六日必集僧众诵呗说戒经,使比丘安住于净戒中以长养善法;在家二众亦须于六斋日持守八戒而增长善法。又杂阿含经卷五十、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等,于六斋日外,另举出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长斋月」之说。 
  盖凡有持斋,则必有戒,故斋戒二字自古并称。上文所述即为斋戒之广义含义,狭义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中所谓「圣八支斋」者,亦即今日教内习称之八关斋戒(又称八关斋、八戒),此一戒律乃专供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二众于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
  其内容于诸经所举颇有异说,然通常所谓之八戒者列举如下:
  (一)离杀生。
  (二)离不与取,「不与取」系指未经他人允诺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盗之意。
  (三)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YIN之行。
  (四)离虚诳语,举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
  (五)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
  (六)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
  (七)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
  (八)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此外,菩萨善戒经亦列举:不杀、不盗、不YIN、不妄语、不自赞毁他、不悭惜财法、不瞋受悔、不谤乱正法等八种。
  大智度论卷十三则举出:不恼害、不劫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不饮酒等八者。诸经中举出多种有关持守八斋戒之功德者,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均谓,受持者于命终后必生于欲界六天,不堕三途八难;优婆塞戒经卷五之八戒斋品亦云,可除去五逆罪,并灭除其余一切之罪障。 
  我国儒家自古亦有斋戒之说,论语谓:「斋必变食,居必迁坐。」盖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变食迁坐,以自齐洁。
  「斋」字于古经传中与「齐」字通用,系取其「齐一意志」之义。礼记曲礼所谓:「齐戒以告鬼神。」礼记祭义谓:「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易经系辞注亦云:「洗心曰齐,防患曰戒。」准此而言,则儒家重视斋时「虔笃专注、齐一意志」之意,与佛教之斋戒强调忏悔、清净之意,可谓不谋而合。〔中阿含卷三十六瞿默目揵连经、起世因本经卷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五分律卷十八、十诵律卷二十二、摩诃僧祇律卷十七、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卷三十七〕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 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