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五十六回 定力


2014/9/3    热度:222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五十六回 定力

  「定力是转功处,是转乘一切善法的其中一个要点。」大师说:「定力加深力道,一切善法的力量大大加强。用有定力的心去布施、行善、帮助众生,你所造下的业会加强好多。徒儿啊,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吧!」

  「要怎么样才能加深定力呢?」

  「依《清净道论》的修法,像你梦中的阿明所修的一样。」

  「那些定力的修法,全都专注于意门,都要坐着不动才能深入。所有入定都不能动。我比较喜欢阿明修慧的方式,行住坐卧、六根门一切拿来全是功夫,对我来说似乎更有净化的效果,似乎更有力道。到底弟子的理解是否正确呢?请师父指正。」

  「师父问你。如果你有两个装满水的水桶,一个同时敲了六个洞,另一个只敲了一个洞,你认为一个洞跟六个洞的出水,那个力道比较强呢?」

  「必然是只有一个洞的较强。」

  「为什么?」

  「因为水力完全集中,没有分散啊!」

  「对。心也一样。其实,在佛陀的教法及禅修者的修行体证来说,一心从未有二用的可能。」

  「可以我们却是同时看到又听到又……」

  「那是因为心的速度太快了,才可能好像同时做很多事。」

  「哦!」

  「当一个修行人入定时,由于心完全处在意门,完全只对着一个目标,力量就非常的大,力道就很强。再用这种力量起观照,所体证的智慧就很深。」

  「师父的比喻弟子明白,但弟子似乎总觉得要专注一门总会比较辛苦,用不上功夫。同时专注六门却很容易,反而觉得更能不分心,更有定力。」

  「你的情况,就好比一个初学射击的人,面对着有六个红心的靶子。射了一千次,射中红心的机率,必然是射中一个红心靶子的六倍以上,所以自然比较喜欢有六个目标。但你想,一千次全射中六个红心,与一千次全射中一个红心,哪一个红心先被射穿粉碎呢?」

  「我明白了。专注一门还是比较有力,因为定力深的缘故。所以,虽然现在我专注六门做得比较好,还是应该训练我最弱的一环,专注一门。」

  「正规的修法是如此。」

  「还有其他的修法吗?」

  「有的。有些人因为过去修过很好的定慧基础,即使未一门专修定,只听佛讲经,只看破灭的水泡,看佛用神通造的金莲花坏灭,观察到佛陀身边用神通造的美丽少女在短时间经历中年、老年到倒下来死了、腐坏了……那种种方法而开悟。若有例外的波罗蜜,也就是特殊的灭苦功德,便不一定要照常轨。」

  「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吧!我现在连佛都没遇上了。」

  「对。例外永远有的,但修行应修成功的因素,不可期盼例外。如果你是例外,你就例外了。例外都有例外的因缘的。」

  「但我好像一时间克服不了比较喜欢有六个目标的心。感觉上,那比较快乐自在与没有压力,专注一个目标,一下就感到压力。」

  「众生永远喜欢做自己熟悉与胜任的事,但修行提升是一再放下旧有的成功,走向新的、更高的成功、净化。这也就是说,从熟悉走向不熟悉,再把不熟悉训练成熟悉。」

  「好像好难。」

  「活在当下、放下我、不执着就容易些。你还是可以做你熟悉的。只要心有正见,心就会有正确的倾向,有正确的倾向,心的力量会渐渐往所倾向的方向开发。」

  「我应该只倾向一门?」

  「暂时用六门,但必须倾向于单纯,对单调的事物、目标学习趋向单纯,慢慢地再专注一门时就不难了。」

  「怎样才能不厌其纯?」

  「放下我,活在当下。厌倦心之所生起,是因为我们活在时间的枷锁里,常比较过去,梦想未来。活在当下,就能跳出这个枷锁。」

  「原来这『放下我,活在当下』有这妙用。」

  「还多呢!」

  (待续)

-----------------------------------------------------------------------------------------------------------------

更多吉祥尊者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 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给我们讲世间的战争,叫刀兵劫。刀兵劫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杀生来的。如果这世间人统统不杀生,就可以避免这一切战争的灾难。所以说战争的灾难是杀业的果报。我们决定不能够杀害一切众生。但是无意当中杀害的,这是过;你有意去杀它,那是罪。所以杀生这一条戒,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世间凡夫,对待佛菩萨是供养;对待一般人,他只是布施。普贤菩萨对佛供养,对一般众生也供养,他的心是平等的,他的心是清净的。 普贤菩萨看一切众生跟看佛没两样,他对佛怎么礼敬,对蚊虫蚂蚁也那样礼敬。没有减一分,没有增一分,那是普贤大士之德。礼敬是我们自性当中性德的开显,我们能够修礼敬,那是性德的流露。所以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也可以这么说法;“一分诚敬得诸佛如来一分加持,十分诚敬就得诸佛如来十分的加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