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七)


2014/9/3    热度:754   

达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继续给大家讲《佛子行三十七颂》修世俗菩提心之(二)、恶缘转为道用。

  恩将仇报转为道用: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

  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修行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不能生起嗔恨心,更不能伤害众生。比如自己一直对他有帮助,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他,他不但不报恩,反而还伤害自己,像对待敌人一样地对待自己。这时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也不能伤害对方。

  有时候对方与我们也不是素不相识,也不是与我们有冲突或有矛盾,而是得到过我们的恩情,得到过我们的帮助,他们不仅不报恩,反而还伤害我们。这时候,很多人心里肯定不平衡,肯定想不通。但是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这个时候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也不能伤害对方;而且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地对待他,甚至像对待自己有病的儿女一样的对待他。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非常疼爱、溺爱。一旦儿女身体不舒服了,患了严重疾病,父母对儿女会更加慈悲,会更加关怀。我们也要这样对待众生,不能因为这个生起嗔恨心或是伤害对方。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第一个,首先要明白,这也是一种因果。恩将仇报、以怨报德,这也是一种缘分。宿世我们肯定伤害过对方,对方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冤家。因此这个时候我们更要善待对方,这样才能了这个缘,才能还这个债。

  如果我们不善待他,反而记恨他,甚至去报复、伤害他的话,我们还会继续造业,还会继续和他结仇。这样做,不仅对现世问题的解决不会有太大的好处,而且将来还要感受同样的果报,这样做没有丝毫的意义,所以应该修忍辱。

  第二个,首先我们要明白生起嗔恨心的过失。若是生起嗔恨心的话,我们的善根、福德都会毁坏。佛在经中讲过,若是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毁坏在千劫当中积累的一切资粮。所以嗔恨心的罪业非常严重,过失也非常大。因此一定要修忍辱,不能对对方生起嗔恨心。我们在这样的处境中,要观察自己的心态,要考虑到生起嗔恨心的过患。

  第三个,我们可以思维修忍辱的功德。能够修刹那的忍辱,也会积累很多的资粮。作为修行人,积累资粮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这种机会,来积累自己的资粮,这也是一种方法。

  最后,我们还可以思维修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菩提心的功德。如果他以怨报德,你还能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地对待他,甚至还能将功德回向给他;或者还能够承担他的一些痛苦、一些业果的话,这也属于修自轻他重、自他交换菩提心,这个功德也非常大。

  所以,我们要思维生起嗔恨心、伤害众生的过患,然后要修忍辱,修菩提心。修这些功德,修这些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将恩将仇报转为道用,否则很难。

  像前几天讲的一样。其实按道理来讲,众生都患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疾病。若不是这样,他们不可能这样对待我们,也不可能这样伤害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可怜、悲悯他们,应该对他们生慈悲心,不应该生嗔恨心,或者去伤害他们。我们要像对待自己有病的儿女一样尤为爱抚,尤为善待。对他们更加慈爱,更加慈悲,更加关怀,这就是佛子行。

  凌辱转为道用:

  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

  “与我等同或下士”,和自己差不多或者比自己差一点的人,没有别的理由与原因,就是因为傲慢、看不起,而来羞辱我们。比自己高一等的人若是说我们的一些过失,或者羞辱、批评我们,我们容易接受;但是和自己相等的,或者比自己还差的这些人来批评我们,或者羞辱我们,一般的人肯定接受不了。可是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要修忍辱;不能以牙还牙,不能和他争斗、生气或者伤害他。

  “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还要把他跟自己的上师一样看待。恒时,不是偶尔,而是任何时候都是这样对待,这样恭敬、顶礼。

  这个原因也跟我们刚才说的一样。生起嗔恨心的过失特别大,所以我们不能对这些人生起嗔恨心,不能和这些人争斗。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大乘修行者,任何时候都要善待众生,不能伤害众生。

  我们三皈依的时候就已经发誓了、发愿了:皈依法以后,不伤害众生。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伤害众生。这也是我们已经发过誓,发过愿的。若是你伤害众生的话,怎么去利益众生?尤其是在大乘佛法里,非常强调利益众生,要求更严格。在这里也是这样强调,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伤害众生,就是这个意思。

  不能恶意地、自私自利地伤害众生;但也有善意的,或者为了一些方便,表面上看是伤害众生的时候——这是特殊的情况。

  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能伤害任何一个众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大乘论典里,特别强调这些,因为大乘修法主要强调饶益众生。我们发心的时候经常说: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而学法修行。我们学佛、成佛的目的是为了众生,因此不但不能伤害众生,反而还要利益众生;否则你的发心就是不清净的,是假的。所以说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不能伤害众生。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伤害众生呢?在没有丝毫的自私与自利情况下,对众生利大弊小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看似伤害众生但实际上是利益众生的事情。比如,如果你不去伤害他,他就会伤害更多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用一些方便,或者一些善巧解决问题,这是允许的。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一定要用以上说过的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取舍。

  衰败转为道用: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

  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我们作为修行人,任何时候都要坚强,再穷也不能放弃修行。即使经常受到别人的欺侮,也不能舍弃佛法;即使患有重大疾病的时候,也不能舍弃佛法;即使魔力再大也不能舍弃修行;即使有病障、魔障,生活贫穷,经常受人欺侮,也不能舍弃众生。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灰心退步,更应该坚强,更要发心:愿自己来承受所有众生的痛苦。

  在这个世界上,有好多贫穷、痛苦的众生,也有很多遭受疾病、魔障侵扰的众生——不是一、两个,而是有无数这样的众生。面对他们,作为修行人,要发这样的心:让所有的这些痛苦全部由自己来承担!这是自他交换菩提心。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修行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怯懦,不能舍弃自己的决心,不能灰心退步;一定更加坚强、精进地学修。困难是暂时的,不是恒常的,很快就会过去。

  我们经常这样说,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困难,不可能没有魔障,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了。若是修行没有违缘、没有障碍,那就说明你所修的法不是正法。若是修行没有违缘、没有障碍,那就不是末法时期了。在末法时期,修持正法不可能没有障碍,不可能没有违缘;但是不要害怕,一切都会过去。

  若是自己能像《佛子行三十七颂》里讲的这样,一切都能转为道用的话,那就不是违缘、不是障碍了,都是修行的助缘了。若是你实在不能转为道用也没关系,你一定要祈祷三宝,然后坚持、坚定自己的决心。这样,违缘、障碍很快就会过去。

  我经常和大家讲,没有魔不成佛。有魔是好事。通过魔力才会启发佛力,通过魔才能认识佛。因为魔和佛是相对的,有佛才有魔,有魔才有佛,这是必须的。但不要害怕,有魔、有业障是好事;若是没有这些,怎么成佛啊?我们通过消掉这些魔障、业障,最后才能成佛。

  其实业障也是我们成佛的一个台阶,一种助缘;并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业障本身就是智慧,烦恼本身也是智慧。你能认识到的时候,烦恼就是智慧;没有认识到的时候,烦恼就是烦恼。你能认识到的时候,魔就是佛;没有认识到的时候,魔就是魔。

  轮回和涅槃也是一样的,你认识了诸法的本性,这个时候就是涅槃;若是没有认识到,这个时候就是轮回。轮回和涅槃,佛和凡夫,都是一瞬间、一转念的事。一转念就是佛,没有转过念就是凡夫;一转念就是净土,没有转过念就是娑婆世界,就是尘土。这些违缘、障碍,并不是坏事,都是好事。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转为道用。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我们经常讲的烦恼转为菩提,烦恼转为智慧了。这样我们可以快速地达到佛果!这个很重要!

  这几天在《佛子行三十七颂》里讲的这些道理,在表面上看都很简单,实际上意义非常非常深。大家一定要反复思维,反复观察,好好去体悟、去体会,逐渐用《佛子行三十七颂》去纠正自己、衡量自己。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修行如何,才能最终解脱成佛,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一定不要轻视《佛子行三十七颂》,一定要重视,好好地学修、研究这些。你若是真正的掌握了《佛子行三十七颂》,能够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相续中,可以说,成佛不用别的了,这些就够用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是回向心?用现在一句很流行的话,“为人民服务”,这是回向心。在佛法里面,服务的范围比这个更大。佛教我们要把心量扩大,念念都要想到为十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这叫回向心。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就是回向心。身为佛弟子,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成就自己,这是现在人所讲的使命感。使命感是个动力,有这个动力,会让你精进不退。为个人无所谓,偷一点懒没有关系,你要想到许许多多的苦难众生都在等着你帮忙,那你不很认真努力学习,你怎么对得起这些众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