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五外加行之一 皈依】9、佛弟子应断除的两种心态
2014/9/3   热度:330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五外加行之一 皈依】9、佛弟子应断除的两种心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考了几个人,皈依的基础是什么?皈依的方式是什么?皈依的学处是什么?但是有的人没有答上来。我问他,你是没有皈依还是已经皈依了?他说已经皈依了。我又问,那你皈依的时候怎么皈依的?你也没有方式,你也不会。他就没有话说了。 什么叫虚伪?“我才不虚伪呢,天天参加,还记录呢!天天听,还看重播呢!”这就叫虚伪!我们学习皈依已经多少天了?还有人,皈依佛门修习佛法好几年了,亲近过很多上师,跟我在一起也很长时间了。到现在还没有皈依!还不会皈依!这叫虚伪! 学佛修行不能虚伪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才有收获,才能得到加持,才能解脱。你天天糊里糊涂的,也参加了、也看了、也听了,但是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记住,什么也没有明白,有什么用呢?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就是这样,特别的虚伪,学什么都一样。在学校里学其它的学问,老师给他们讲,让他们背,虽然都背下来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学会。考试的时候,谁背下的多就得高分,但是一毕业都忘了。 我们学佛也是,天天诵经、念佛、持咒。诵经是为了什么?为了悟!经文里讲的这些要去悟啊!光念,时间长了谁都会念,我们都念过经,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明白。我现在问:“《阿弥陀经》里都讲些什么?重要的内容是什么?”都答不上来。 我们天天做早晚课、平时做会供的时候都念《普贤行愿品》,里面有七支供的修法。什么是七支供?七支供的修法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上来。一天念好几次《普贤行愿品》,但是含义没有明白。诵经持咒的时候要边念边观想,没有观想就不算念。心要到位啊,都是心!断恶也是一种心,行善也是一种心,不在形式上,不在表面上。 我们学佛的人当中,有很多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断恶,还没有行善,这多可惜啊!念佛诵经没有用心,相当于没有念佛、没有诵经,这也是虚度光阴、荒度人身啊!一样是造业,用佛法来造业更严重。很多学佛人都成为佛家的油子了,还觉得自己很有层次、很有学问似的。你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你看看自己的表现! 现在社会上对佛法有很多看法、很多疑惑,甚至产生了很多诽谤,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自己没有做好,还到处说我是学佛人、我是修行人。你像学佛人吗?像修行人吗?心胸那么狭窄,内心那么复杂,一会儿发火,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挑这个理,一会儿挑那个理,光看别人的毛病,不看自己的毛病。对佛法有一点点的了解,就开始议论别人,拿佛法来造业。我们常说,要把佛法当镜子照自己,但是你只照别人,就是不照自己!哪有这样的学佛人? 我们现在是佛门弟子,是佛的代表啊!我们应该好好地表法,应该给佛的脸上添光。但是我们那么自私,那么自利,那么自爱,执着心那么强,总觉得自己很不错。学佛人应该是谦虚的,不能有傲慢心,用不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你跟他们有什么区别?他们有烦恼你也有烦恼,他们有痛苦你也有痛苦,都是贡高我慢,根本没有功德!谁有傲慢,谁就没有功德,真正有功德的人总带着谦虚的态度。我们都有傲慢心,有嫉妒心,这很难看出来。 那天有一位居士说:“我没有傲慢心。”我问他,“你真没有傲慢心?那你到街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没有分别的,给每一个人磕一个头,能行不?”他说他不干。你看还是有傲慢心。如果在你的相续中彻底没有傲慢心了,这没有什么可难的。 还有嫉妒,凡夫特别爱嫉妒。别人修行有进步了,生活、工作、身体有好转了,就开始心里不舒服了,这就叫嫉妒。你为什么不舒服?我们已经发愿了,要饶益众生,众生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呢?还是没有发心。如果你真正发心了,让众生高兴是你的责任啊!你没有为他做什么,他自己就能够得到好处,就能高兴,你应该随喜,也应该高兴,众生的好事就是我们的好事。 也有人说,“贪心、嗔恨心我有,但是嫉妒心我没有。”你肯定有嫉妒心。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这个好处不管是从你这里得到的,还是从别的地方得到的,你心里有没有无伪的欢喜心?你为他人得到快乐而高兴,为他人得到好处而随喜,这个心就是欢喜心。 有的学佛人说,“那些大富大贵的人、当官的总占别人的便宜,心那么坏。”生不起欢喜心。如果不管他人通过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方式得到好处,你都没有一点点不高兴、没有一点点不舒服,都能够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这个时候才说明你彻底没有了嫉妒心。在这之前谁都有嫉妒心,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而已。 有的人为了暂时的利益而造业,我们对他得到的利益先生起欢喜心,然后再悲悯他,替他忏悔,愿他以后不要再造这样的业,愿他以后不要感受这些果报。这样发个好心就行了,管用也行、不管用也行,自己发心是清净的就可以了。“我恨他,因为他造业造得太狠了!”不能这样想,不应该生起嗔恨心。如果这样,你还是不会当菩萨。他造业造得越多,你就越应该可怜他,越应该替他消业,跟他结善缘。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礼记》一开头,圣人就教给我们“傲不可长”,儒家讲的是世间法,那是伏烦恼。佛家要出三界,决定要断烦恼。烦恼从哪里断起?从傲慢的习气先断起。所以佛法的修学,首先要把骄慢的习气断尽,然后才有资格学道。傲慢的习气断了,心清净了,对人才会有恭敬心,才真正做到自卑而尊人,这才成为一个法器,才能接受甚深之法。甚深之法是如来平等性法,有一丝毫傲慢,有见思烦恼,这决定不是个法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