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7-1)


2014/9/3    热度:472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7-1)

 

  (五)思惟摄取

  前面佛陀开示了心法跟国土的差别以后,法藏比丘听了以后,他就开始对这件事情加以「思惟」、加以「摄取」,我们看经文: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覩见,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T12,267c)        ─《无量寿经》─

  这一段经文我们分成三段:第一个是说明他的誓愿力,他发起愿望。法藏「比丘」听到世自在王「佛所说」的「严净国土」以后,他「见」到以后,他就产生一种「无上」要成熟众生、庄严净土的「愿」,这个等于是前面发过了,现在把这个愿更坚定了。

  第二个、「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就产生一种智慧的观照。

  那这个智慧的观照是二部分:第一个是我空、法空的根本智,我空、法空智是所谓的「其心寂静,志无所著」,当我们以空观智观照真理的时候,内心是「无着」的;

  第二个指的是后得智,善知诸法的差别,所以他这个时候「一切世间,无能及者」。他虽然观一切法空;但是他又能够善知取舍,这个国土要怎么安排,所谓的「无住而生心」,这个是赞叹他的智慧。

  第三个是赞叹他的行动,「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他花了「五劫」的时间,可以说这个时候他还没有产生真实的波罗蜜,他等于是息诸缘务,好好的去「思惟」、去「摄取」「清净」「庄严佛国」的妙「行」。

  这个「摄取」的意思就是说,摄他人国土取为己用,摄他人之国土取为己用。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法藏比丘看到其它的国土有八功德水,它这个水质特别好,他就发愿了「我成佛时亦当如是」;

  他看到这个宫殿很庄严,他就发愿了「我成佛时亦当如是」:这个就是「摄取」,他把别人的优点摄为己用,当然也包括把别人的缺点,自己能够好好的作参考。

  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整个弥陀四十八愿就正式成立了,接下来就正式发四十八愿,这个我们到「正宗分」再说明。我们等于是介绍了整个法藏菩萨的愿望。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喜欢帮助人,能舍己为人,这是菩萨心。可是要知道,要帮助别人,首先要提升自己;如果自己的定力不够、智慧不足,你自己没有离开烦恼,你帮助那个众生,他也一样离不开烦恼。所以要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要成就别人,先要成就自己,这个道理要懂。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烦恼伏住,烦恼不起作用,你才能够帮助别人;自己没有离开烦恼,帮助别人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纵然弘法利生,做得很有成绩,到哪一天你的烦恼忍不住一发作,大家对你过去所作所为都不相信了,就前功尽弃,那怎么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