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
2014/9/3   热度:15827
第一节课 思考题 1、什么叫做“佛子行”?你打算如何学习这部论典? 2、请解释顶礼句和立誓句的意义。 3、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暇满人身具有实义?正确的闻思修行是什么样的?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4、为什么修行人要抛弃故乡、前往寂静处?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那该怎么办?你是怎么样做的?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audio0/fozixing01.mp3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video0/fozixing01.wmv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开始讲《佛子行三十七颂》。 本论是藏传修心法门中非常殊胜的窍诀,以前我也讲过很多次,有些道友应该非常熟悉。上师如意宝在世时着重强调这部法,他老人家自己也在一些上师面前先后听过一百五十多次。有些道友觉得自己以前听过、背过,就不那么重视了,其实它的词句虽然简单,里面的内容却相当殊胜,也很深奥,希望你们不要轻视,应该反反复复思维。 这部法是藏传佛教大乘法门的修行精要,懂得它之后,内心的改变会相当大,菩提心也会自然增长。即使对内容不太明白,仅仅是耳边听到这种教言,大悲菩提心也会逐渐增长。因此,大家在学习《入行论》的同时,还是要修习这部法,尤其是今年要求一定要背诵,三十七颂都背不来的话,那没必要读佛学院了,你一个月吃多少顿哪?肯定不止三十七顿吧。所以除了极个别的老年人以外,希望你们一定要背诵,不仅是在座各位,包括以菩提学会为主的十方信众也一定要背《佛子行》。以前上师如意宝建立学院时就说过,最低也要背诵《佛子行》、《三主要道论》、《修心八颂》等简单的窍诀,所以大家应当在诸佛菩萨面前进行法供养。 其实背诵的利益和功德相当大,因为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法义的理解跟平时看书完全不相同,在一生中印象也很深刻,乃至生生世世在阿赖耶上都种下了极为坚固的菩提种子。所以背诵非常重要,大家务必要重视。 上师如意宝经常讲,无著菩萨造《佛子行》时有个殊胜的缘起(传记中也有):尊者造完《佛子行》以后,把稿子拿到房顶上校对,就在此刻,一阵狂风平地刮起,瞬间就把法本席卷而去,飞扬十方,一张纸都没有留下来。(但尊者并不灰心,又重新依照心中所忆,将其整理了出来。)如今,《佛子行》已传遍诸方,藏传佛教中不管是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都在大力弘扬学习;汉传佛教的各大城市和寺院,也对《佛子行》赞不绝口;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的信徒,将其译成不同的文字,纷纷效仿行持……本论影响力如此深广,其缘起还应追溯至那场大风吧。 可见,遇到狂风也不是不好的现象。早期上师讲《释量论》时,我们每天辅导没有房子,就是坐在院子里面。当时是冬天,起狂风,好多道友的书到处乱飞,在后面追半天,拿回来后看一会儿,又起一阵狂风……其实当时没有想到这是弘扬十方的象征,开玩笑。有次无著菩萨生了重病,弟子们请他留下遗嘱,他则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的遗嘱就是《佛子行》!” 这部论典,上师如意宝一生中听过很多次,像上师那么具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还要再再听受呢?应该说是有殊胜的密意。因此,在座的道友一方面要经常闻思,另一方面也要再三辅导,好好地听,希望法师也辅导这部论典,修学时尽量将里面的法义融入于内心。 我个人而言,对这部论典不敢说修得好,但是信心很大,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光是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包括听传承,肯定也有一百次以上了。因为上师每到国内外任何一处,有时间的话,就详细传一遍,没有时间就念一遍传承,这样全部加起来,肯定有一百多次了。学院的很多老道友也知道,上师在讲法的过程中经常传《佛子行》。 其实,《佛子行》对我也是个特殊的缘起,二十年前,也就是在1987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藏族信徒朝拜五台山。当时我们对汉传佛教一点也不了解,汉传佛教对藏传佛教更是一无所知。朝山期间,我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翻译成汉语,在五台山菩萨顶为广大汉族僧俗传讲。在此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费尽周折,特别是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更是一窍不通。但为了不破坏缘起,我只好硬着头皮坚持,那时候没有佛教辞典,晚上就使劲翻阅各种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才算勉强完成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结下不解之缘。对我来说,给汉地传授的第一部法,就是这个《佛子行》。以此缘起,近二十年来,在放生、了解佛法、行持佛法等方面,大家还是共同做了一点事情。我们一方面应该感恩上师,一方面也要以欢喜心来接受这部法。 下面对本论内容作个简单介绍: 释题:佛子行三十七颂 什么叫做“佛子”呢?严格来讲,就像《入中论》所言,佛子就是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而一般意义上讲,在座诸位都可以称为佛子,如《入行论》云:“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轮回中任何一个苦恼众生,在生起菩提心的刹那,就变成了佛子,值得一切人天众生礼敬。 那么,大乘佛子要做什么事情呢?就是下面所讲的三十七条,无著菩萨在每一颂结尾都加上“佛子行”三字,指大乘菩萨所应行持的律仪,发了心后要怎么做、如何以大乘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佛子行。 作者:无著菩萨 他也是《入行论释·善说海》、《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的作者,但并不是印度龙猛、无著中的无著菩萨。现在有些人搞错了,我看见一本《佛子行》的讲义,封面竟是印度无著菩萨的画像,说明他不知道这是藏传佛教的无著论师。 无著菩萨的传记,我以前已经翻译过,前段时间讲《入行论》时,附在第二册讲记后面了,希望你们再三看一下作者的大悲心。作者教言的殊胜性与众不同,上师如意宝也讲过:“多听多读《佛子行》,菩提心会自然而然增长,究其原因,来源于无著菩萨的殊胜加持和殊胜发心。”世间上类似的论典肯定非常多,但为什么《佛子行》在佛教界中如是兴盛呢?就是因为作者的不共发心。现在国内外的很多大德在传授佛法时,经常听说“这位大德在印度传《佛子行》”、“那位大德在美国传《佛子行》”……所以,对今天学习的这部论典,大家应该有一种欢喜心,没有欢喜心、没有兴趣的话,学习是不会成功的。 全论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初义)分二:一、顶礼;二、立誓。 乙一(顶礼)分二:一、总顶礼;二、分别顶礼。 丙一、总顶礼: 那莫罗给夏(曰阿) 雅! 这是梵语,“那莫”是顶礼,“罗给夏(曰阿) 雅”是世间自在王,合在一起就是顶礼世间自在王——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无著菩萨的本尊,有些史料中说,无著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他所造的论典前面,处处可见顶礼观世音菩萨,让后学者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加持,生起不共的悲心,逐渐成熟菩提心。 丙二、分别顶礼(与观世音菩萨无别的上师): 虽见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众者, 胜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恒时敬顶礼。 这里是赞叹作者的上师。从实相角度讲,他上师照见了万事万物的真相,什么真相呢?如龙猛菩萨在《中论》的开头偈中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虽然他证悟了诸法本体,远离了八边戏论,却不像阿罗汉那样自己融入法界、趋入涅槃,而是现相上仍无条件地唯一利益众生,大悲心非常强烈。如《涅槃经》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现观庄严论》也有一类似教证说:“智不住三有,悲不滞涅槃。”因为智慧非常殊胜,故不会沉溺于三界轮回;因为悲心极为强烈,故不像小乘阿罗汉一样住于寂灭。 在作者的一生中,有恩重如山的十位上师、广闻博学的十位上师、无与伦比的两位上师……然而,使他相续中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上师是索南扎巴和仁钦西日,这两位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因而作者在此以身口意三门,毕恭毕敬地进行顶礼。这样的顶礼,对生起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利益和加持。 观世音菩萨显现为菩萨身份,但佛经中早就说过他是古佛再来,如云:“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大家应该非常清楚,《普门品》云:“三十二应周尘刹,随类化现救诸难。”在汉传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化身,而在我们藏传佛教,只有二臂观音、四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这几类。藏地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相当大,有一种说法是:“藏族人从小会叫妈妈时,就会念观音心咒了。”确实,很多小孩不用特意教“嗡玛呢巴美吽”,也没有一个不会念的。不过现在城市里长大的藏族人,恐怕有点危险,我用百分之百来保证的话,可能会遭到因明的妨难。在汉地,尤其是南方一带,“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蔚然成风,反正是观世音就信得不得了,有些人连他是神、是天仙还是菩萨都分不清楚。我遇到一个人,他就说:“我不信佛教,只信观音菩萨。”(众笑) 从前印度有一位八十老翁,念诵观音心咒一亿遍,成就长寿持明的果位,住世三百年后,肉身直接飞往极乐刹土。尼泊尔境内有一妓女,舍恶业后,持观音心咒一亿余遍,身体显相为至尊度母,余人皆可亲见。再者,藏地有一猎人,为净除大恶业,至心诵观音心咒一亿多遍,后来七次亲见观音,命终之后有许多成就相。这类事例不计其数。尤其在我们藏地,很多人老了以后,都发愿念一亿遍观音心咒或阿弥陀佛圣号。但在别的城市里,有些人念佛没有计数,其实计数还是有必要的,知道念了多少,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当然,要念一亿遍的话,某些人可能吓坏了,有个人曾得意地说:“我已经念了一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了!”这可能不算什么,但若一直这样下功夫,一心一意地持诵心咒或名号,自相续中必定会生起大悲心。 这里说智慧和悲心是他上师的特点,也讲了观世音菩萨的殊胜境界,所以大家应该求什么呢?一是智慧,二是悲心。有了智慧和悲心,就不会愚昧,也不会不度众生。否则,没有悲心、只有智慧,就像一些大学生或高材生,人虽然很聪明,但不愿意帮助众生;很有悲心、没有智慧的话,想帮助众生也是力不从心。因此,大家一定要尽力具足智悲,尤其对小孩子,从小就要好好培养。 乙二、立誓: 利乐之源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 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说佛子行。 这个偈颂,我看到很多法师都讲错了,所以讲经的时候应该注意,但是没有传承的话,确实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作为一切快乐利益的源泉佛果,不是平白无故就出现的,是修持正法而成就的。或者“利”解释为增上生,“乐”解释为决定胜,龙猛菩萨云:“增上生许乐,定胜许解脱,彼因若略摄,信心与智慧。”人天福报的增上生,叫做乐;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的决定胜,称为解脱,这两者的来源非常多,但龙猛菩萨归纳起来就是信心和智慧。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或者没有取舍智慧的话,做什么都会一事无成。 佛果是一切利乐的源泉,那么它是由什么因中产生的呢?不是通过发动战争侵略他国,也不是依靠狡诈的手段************,唯一就是通过修持正法而来的。因此,在座的各位要想获得圣果,一定要修持佛法,这是利乐有情最好的办法。 我经常在想:“佛法的加持和利益真是不可思议,像我这样的小人物,也能通过佛法来帮助众生。”有时候能帮助一些众生的话,不管自己生病还是劳累,都觉得很快乐,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不是表面上的快乐。去寻找这个快乐的来源,它就是佛法,如果没有佛法,哪怕我一个人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也不一定快乐,哪怕我当了国家总统,也不一定快乐。但我现在的快乐,的确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然,这种快乐也不是无漏的快乐,只不过是一种执著的快乐。 我们附近有一位闭关的法师,他天天都说:“我好快乐,我好快乐……”前段时间他去汉地,也是张口闭口说很快乐,我就跟他开玩笑:“你不要总说自己很快乐,你是不是着喜乐魔了?”当然,有了一定修行境界的话,不管什么样都很快乐。在座很多道友也是这样,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有钱也不行,有条件也不行,反正心里有种说不清楚的痛苦,但通过佛法调伏自心后,随时随地都觉得快乐。当然如果获得了佛果,有漏的痛苦全部会消于法界,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佛法,也即《佛子行》中所阐述的道理。 一般而言,造论者应具备三种条件:登地菩萨、现见本尊、精通五明。有些论师说无著菩萨完全圆具这三者,而且他的悲心极为强烈。希望大家看一看作者的传记,通过传记中的有些道理,才知道这部法的殊胜性,跟其他法是不相同的。现在很多凡夫人随便造论,不要说三十七颂,五十七颂也一下子就造出来了。那天有个道友也造了一个《佛子行三十七颂》,但是他写得乱七八糟的,不要说佛子行,连凡夫行都不行。现在的世间人,什么事情都搞得出来。(师笑) 总而言之,一切利乐的源泉就是佛果,而佛果的来源就是了解、修持正法,为令自他懂得佛法,无著菩萨以大悲心造了三十七个带有“佛子行”的颂词。 甲二(论义)分二:一、入前行法之方式;二、正行宣说三士道。 乙一(入前行法之方式)分七:一、当使难得之暇满人身具义;二、抛弃三毒根源之故乡;三、依止功德源泉之静处;四、忆念无常而放下今世;五、远离违缘之恶友;六、依止顺缘之善知识;七、佛教入门之皈依。 丙一、当使难得之暇满人身具义: 已获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 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未转生到八无暇处而获得了八闲暇,同时又有修行正法的顺缘,从自己角度已具足五种自圆满,从他缘方面具足五种他圆满,具全十八种暇满、犹如越过大海的航船般的此人身,非常来之不易。依靠它,能让自他一切芸芸众生,从无边无际、被烦恼所缠的轮回苦海中得到解脱。因此,已获得这般殊胜微妙的人身大船时,万万不要懈怠懒惰,务必要夜以继日地精进,精进什么呢?不是天天上班,到办公室去抽一杆烟,看一张报纸,然后混时间,而是要尽心尽力地闻思修行,诚如仲敦巴尊者所言:“修法需要闻、思、修结合起来,这是修持佛法的窍诀。” 寂天菩萨云:“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既得此闲暇,若未行此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佛陀三番五次地告诫我们,人身难得易失,一旦幸运获得了,却没有好好行持善法,充分利用起来,再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事情了。放眼整个世界,无数人天天都在奔波忙碌,行持善法、闻思修行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仲敦巴尊者说:“人身非常难得,遇到佛法更为难得,因此千万不要空耗。”但是现在的世间上,无义虚度时光的人特别多,整天打麻将、喝酒、抽烟,做各种非法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价值。 大家既然获得了人身,发了这么殊胜的菩提心,一定要把这个机会利用起来闻思修行。当然,闻思修行并不是今天闻、明天思、后天修,而是要像《扎嘎山法》所说的那样:“闻思修行三者必须结合起来而身体力行,就像骏马吃草、嚼草、咽草同时进行一样。”这是很殊胜的窍诀。一边听佛法,一边思维它,思维的同时尽力去行持,这就是闻思修行不脱离,《扎嘎山法》专门有一章节宣讲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得了人身以后干什么,有些甚至出家以后还不知道,“我已经剃了头发,现在要干什么呀?”那你跳河吧!还干什么呀?当然是闻思修行了,除此以外,没什么可干的。出家以后不用问了,就是闻思修行,皈依、受居士戒以后要干什么?也是闻思修行,此外没有其他的了。 现在很多人学了一点课本知识,就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实际上从国际上看,现在的课本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些人读了博士生之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实如果没有学习佛法,光学那些知识非常狭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没有必要傲慢。现在有些有知识的人,根本不愿闻思修行,读过几年书,就认为自己是遍知了,“我是博士生,你看我的名片”……没有什么可看的,这只是某个专业中你学了一点东西而已,跟过去广闻博学、精通五明的大德们比起来,现在所谓有智慧的人真是非常可怜。 丙二、抛弃三毒根源之故乡: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 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真正要闻思修行的话,最好是远离故乡,到一个寂静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故乡是一切贪、嗔、痴的来源。 具体而言,修行正法之时,如果住在自己的家乡, 1、贪心:对父母、亲友、家属等,时时生起强烈的贪染之心,犹如滚滚沸水般翻腾不息。这种现象,在城市里感受得尤为明显,今天对这个人贪执,明天对那个人贪执,始终被烦恼缠缚着,想修行也没办法解脱出来。我认识一个居士,她经常给我打电话,也没什么可说的,“我今天跟妹妹过生日”、“明天跟哥哥过生日”、“后天跟姐夫过生日”……每天过生日要花很长时间,世间人彼此贪著特别可怕,根本没有修行的机会。 2、嗔心:对嗔恨自己的人、抢夺自己财产的人、毁谤自己的人、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人,生起熊熊烈火般炽盛的嗔恨,刹那间焚毁了自己的善根。 3、痴心:丧失如理取舍所行善法、所断恶业的正知正念,取舍因果的智慧逐渐消失,无明愚痴在心的虚空中密布起来。 不说别人,作为我的话,本来在寂静地方受了二十多年的佛法教育,应该有一种定力,但惭愧得很,我不敢在很多人的城市中呆太久,不然的话,除了做些无聊的事以外,每天没有什么修行,悲心慈心都发不起来。所以除非是放生或看病,我平时尽量躲避城市,本来自己的悲心和智慧就很微薄,再这样呆下去的话,一天减一斤,一天减一斤……最后十斤都没了,所以特别害怕,真的有这种感觉。 故乡是贪心、嗔心、痴心的来源,贪嗔痴在烦恼中是最可怕的三大魔军,这些烦恼没有降伏之前,我们一定要抛弃故乡。当然,大城市的有些人要完全抛弃故乡,放弃家庭工作、孩子老婆,背着一个包前往寂静地方,恐怕是不现实的。但有些想离开的人,往往把这句话记得很清楚。去年还是前年,我在杭州讲《佛子行》,一堂课全部讲下来,可能用了两个多小时。当时有个居士特别想出家,我讲完以后在吃饭时,开玩笑地问他:“我今天讲了什么法?”“哦,您今天讲了远离故乡。”他旁边的妻子有点不高兴:“堪布讲了三十七个佛子行,你怎么只记得一个远离故乡?”听说他后来没有出家,也许家人不同意吧。但他当时的感受很深,确实觉得家庭是贪嗔痴的来源,没有意义。有些道友回去后也有同感,前段时间,有个道友非要下去度化家人,结果在家里呆了几天后,贪嗔痴全部感受到了,然后赶快回来了。 修行人住在山里真的很好,但对城市里的多数人来讲,恐怕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给你们一种教言:不一定要远离故乡,应该尽量把时间调整好,断绝一些琐事,有条件的话弄一个佛堂,每天以比较寂静的方式来修持一段时间,或者自己看书,这也是一种远离喧闹。 我看到很多居士,以前特别特别散乱,现在虽然摆脱不了工作和家庭,但是能掌握自己的时间,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能调整自己的工作,每天可以创造出学习佛法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非常殊胜的方便方法。上师如意宝在美国时讲过:“你们所有的人都到山上去,可能很多条件不允许,但自己可以创造一个修行的条件,这也是远离故乡的窍诀,也是依止寂静的教言。” 因此,远离故乡非常重要,《扎嘎山法》里面讲了,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回到世俗的家里去,即便听到别人说“你的父母现在危在旦夕,按情理你应当回去”,自己也要暗自思忖:“我不能回去,即使回去也无济于事,我又没有能使他们不死的办法,为他们念经回向在这里也可以做,一定要安心住下来。” 所以,有些道友听别人说“你妈妈死了、爸爸死了,赶快回来啊”,应该这样想:“我现在连头发都没有了,回去也不是特别自在,父母怎么样生病我也没办法,毕竟我又不是医生,干脆在这里给他念一个《普贤行愿品》,不回去了!”按照《扎嘎山法》的教言,就应该这样。但是真正落到自己头上,恐怕有些人也无法面对。其实远离故乡对修行来说是最好的方便法,前辈高僧大德经常这样讲。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人说得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就是是非人。他要不是个是非人,怎么会见到是非?他说的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说别人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所以,人家来给我说这个是非、那个长短,我脸上笑笑,心里明白:来说是非的这个,就是是非人。这个是非人,佛门叫“业障鬼”。我们遇到这种人,要特别谨慎,为什么?他会在我面前说别人的是非,肯定他在别人那儿,也会说我的是非。我们对是非人,一定要保持远距离,“敬而远之”!我们对他尊敬,我们对他保持远距离,尽量减少造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