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晓法师:散文集 06.该咋说呀出家人


2014/9/3    热度:210   

刚晓法师:散文集  06.该咋说呀出家人

 

  自从搬到楼上以后,就再也享受不到那雨打芭蕉的诗情画意了,现在,我只能呆呆地站立窗前,默默地看那高大的金钱柳在恣意施虐的编号台风中瑟瑟发抖……人的思绪真的是没个确边儿,我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出家人是什么?

 

  前一段时间,号称“千里独行客”的我“巡视”了一番北疆: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再加上中途未曾停留的河南、陕西,一路行程,到底有几多远近,说不确切。但这一路上的经历,尴尬多于自在:在城市、在乡间、在港口、在车站……几乎到处都可以碰到一些意外场景。出家已经这么多年,我早已“修炼”得习惯于坦然处之、见怪不怪了,但过后仍旧会不由自主地扪心:这到底是怎么了?

 

  本来,一切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这世间既然需要佛教,那么(大众意义上的)和尚就不应该显得特别。何况佛教自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到现在已经两千年了,若两千年的时间沉淀还让人感到出家人很“特别”,那我们就真得回过头来审视一番自己了。

 

  记得九三年我们在课室上讨论过:出家后的自己,社会地位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结果明显地偏向于下降。说实在话,比如我,未出家时只是穷学生一个,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地位,我们当时讨论的只是:在社会上受不受歧视。为什么我做为一个纯粹的索取消费者(学生)时可以不受歧视,而现在来回报社会却反而受到大众的歧视呢?这道理怎么也想不通。

 

  有一段时间,我头脑中常出现一个幻觉:我是如阮籍、嵇康之类的大贤,故而这个污浊的社会容不得我,我们超脱了这个肮脏的世界,实现了生命的自由,值得自豪。这么一想,心中也就释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多了“众生颠倒、愚痴”,给出家人定位的问题又渐渐泛起。这关系到出家人的人格建设!

 

  最近几期《甘露》,我们都在尽力地剔除出家人头上的圆光,那只是骗众生的瑞相,是第六根手指!外人认为出家人特别(贬)、神圣(褒),这是误会,出家人自称大贤则是傲气而非傲骨。出家人也是人,有着各自的业力,与一般人较起来,有着各自的短长。中国的传统强调真善美的一致,佛法是圆满的,就要求出家人尽可能地人格完美。我们要还原出本来面目,但决不能媚俗、琐屑、卑靡、无聊。

 

  故,从时下的佛教现状来看,有必要分清出家人与伪出家人。真正的出家人正视自己、也正视他人;钟爱自己、也钟爱人类;欣赏自己、也欣赏世界;拥抱自己、也拥抱时代。而伪出家人呢?往往以最出世的宣言以求得最入世的获取,以最反权威的姿态来掩饰最强烈的权威欲望……

 

  理想的出家人应该是人类精神的导师,这个定位被出家人自己背离了,本来众生内心中那一阵阵的不安全感在燥动,他们在寻求一个依怙,难道真的“师父不作怪,居士不来拜”?这是正信的佛教吗?

 

--------------------------------------------------------------------

更多刚晓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经上常常教给我们“为人演说”,演就是表演,为别人表演,就是这么个意思,这才能够度化众生。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要历事练心,练到心里头确确实实不动心,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在生活里头练,对自己确实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对别人要演得很逼真。没有这个本事,怎么能成就自己?怎么能够帮助别人?我们真正修行人,外面要随缘,恒顺众生,里面要如如不动。外面见到人家欢喜,我们也欢喜,恭喜人家,我们自己心清净的,所以外面随缘,佛法是圆融的。遇到不好的事情,偶然也可以发个脾气,生一下气,那是表面的,里面没有,里面是清净的。所以说个老实话,学佛的人要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咱们表演依据剧本来表演,不是自己,自己根本没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