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 编者序


2014/9/3    热度:267   

 

放下的幸福:圣严法师的47则情绪管理智慧
 
  编者序
  
  幸福,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我们总是喜欢说「追求」或「争取」幸福,彷佛幸福是一面高挂在墙上的奖牌,必须经过一番竞争与奋斗才能获得。这种普遍的意象使许多人认为,幸福是来自于自己身心之外的某样东西。然而,您是否有过这种经验:当自己得意地看着手中辛苦挣来的战利品时,却隐约察觉到有一种失落感,因为我们所期待的「幸福」,并未随之而来。
  
  为什么一个人可能得到一切却仍旧不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是来自自我的「放下」、烦恼的「消融」,而不是任何东西的「获得」。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在第一篇首先探讨的正是烦恼的来源--情绪。他指出三种「情」--情操、情感与情绪的不同,并强调:任何情绪都是情感无法满足所造成的冲击与困扰,都是烦恼。书中的第二篇至第六篇,则分别深入探讨对我们造成最大伤害的五种烦恼--贪、瞋、痴、慢、疑,也就是佛陀所说的「五毒」,并提供不同层次的管理与解决之道。
  
  法师擅长以短短的几句话,为一般人不易厘清的观念做出精彩的说明,例如,对于何谓「贪」,他说:「得到了需要的东西不叫贪,不需要而想要的才叫贪。」在解释如何对治「瞋」时,则说:「忍并不是忍气吞声地受委屈,而是克制自己的冲动,不要马上做出反应。」
  
  烦恼虽有千百种,但是它们和所有的事物一样,只是暂时性的存在。恼人的情绪来袭时,只要善用书中的方法一一化解,最后终能「放下」执着,让心回归单纯、天真的本性,这时,幸福便不求自来了。
  
  法鼓文化编辑部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经上讲慈悲,常说的有四种,第一种“爱缘慈悲”,这很小的。我喜欢你,对你慈悲;不喜欢你,对你就不慈悲。这种慈悲凡夫都有。第二种慈悲是“众生缘慈悲”,这就是中国古人常讲的能够推己及人。 第三种叫“法缘慈悲”,那是对于佛法有相当程度的通达明了,他觉悟了,知道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关系,知道修行证果必须要“自行化他”;化他实在是自度,自他不二,懂得这些道理,那个慈悲心是从这些道理里面生出来的,这是“法缘慈悲”。如来果地上,这些道理都不需要讲了,所以第四种叫“无缘慈悲”。无缘,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情与无情同一体”,还谈什么条件!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