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 第五篇 慢 - 是自信,还是自负?


2014/9/3    热度:245   

 

第五篇 慢

  是自信,还是自负?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这样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是把别人看得过低,就是把自己看得过高,因此很容易伤害到他人,而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之所以会自负,是因为他自恃在某方面比别人还好,譬如才能、知识或人品,因此在对待别人时,自然而然就表现出傲慢心来。如果他又很受其它人的肯定,并且不断有机会往上升迁,那么他就会愈来愈傲慢。但是人毕竟不可能永远往上爬,即使一直往上爬,也总有个顶点,等爬到顶点时,一定会往下坡走。因此,自负对一个人并不好。

  然而有慢心的人,常常并不自觉。虽然有很多烦恼,可是不知道这些都是慢心所引起的,譬如他们常觉得自己是自信而不是自负,其实两者是不同的。自信是说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明白自己有多少才能、能够做些什么事、达成什么样的任务。而自负是自认为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做到。

  我在东京时,曾经遇到一位从台湾来的朋友,他是政治大学毕业的。他的同学有人做官当到次长,甚至是部长的,因此很感慨地对我说:「法师,您晓得吗?我很倒霉啊!时不我与,时运不济,好运彷佛总临不到我头上,所以我在东京只能放弃努力,干脆隐姓埋名了。」他因为眼看着同学、同辈的事业都很得意,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其实这就是因自负所引起的失意。

  如果是自知而自信的人,就不会这样想了,他们会说:「我有做这种事的能力,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能做得很好;假使没有机会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不是我能力的问题,而是因缘不成熟的关系。」或者说:「有什么事我就做什么事,不一定要做部长,我做别的事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所以,自负和自信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因此,察觉慢心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存有比较的心。一般来说,慢心是自以为比别人高一等的人才会有,就像有的人会将事情的成功归功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咎于别人,认为做不好,都是因为别人拆自己的台。

  其实觉得自己比别人不好,心理所产生的不平衡和失落感,也是慢心。要知道,事情的成功是需要很多因缘来促成的,不一定全都是自己的功劳。因此,对任何事情我们应该抱持是不是由我来做都好的态度,如果不能做这件事,也可以改做其它事。能够如此,就能保持心里的平静和平安,也就不会起慢心了。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拜佛,求佛加持,佛加持你什么?加持你开悟。你读经明理,道理明白了之后,你知道应该怎样做人,知道应该怎样处世。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修行要修菩萨行。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永远无间断地在学习,这是菩萨行,因此,经不能不读。 “经”是什么?经是佛教教学里面的教科书。我们用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我们修行的功夫,我们一切的作为,是以这个为标准。我们每天读经、念经,用意在哪里?读经、念经是对照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的心行与经典相应,欢喜,要想着怎样保持不要失掉;心行与经论所说的不相应,要改过自新,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样读经,才叫做修菩萨行,才叫做积功累德。所以,经典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自己修菩萨行唯一的一个标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