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入秋生活常识
2015/5/23   热度:201
燥是秋天的天气,在炎热的夏天过去之后,随着夏秋之交的空气中水湿逐渐消失,自然界开始呈现一片干燥现象。慢性胃炎患者在此季节中会出现特有的症状和病理现象,如胃胱部隐痛、口鼻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反应。再加上金秋之际瓜果丰盛,慢性胃炎患者也可能因多吃水果而产生问题。
秋燥要区分湿燥和凉燥
在中医理论里,秋燥有两种,一为湿燥,一般在中秋前为多,出现的症状以阴虚内热为多,如咽干鼻燥、皮肤干涩、大便难而数日一行。另一种是凉燥,往往出现在中秋以后,深秋渐至,气候渐凉,常为秋凉外来,表现为胃胱部隐痛、泛酸水、大便溏薄、胱部寒、四肢不湿。
湿燥推荐方:对于湿燥之慢性胃炎患者,在这一时期可以多吃一些生梨,一旦出现咽干鼻燥等症状,可以用这样几味药来治疗:肥玉竹9克,北沙参12克,玄参12克,生梨皮30克,生扁豆12克,茯苓12克,用水煎服。
凉燥推荐方:对于凉燥导致脾胃虚寒的慢性胃炎患者,可以用这样几味药:苏叶6克,小茴香12克,淮山药12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2克,熟地12克,用水煎服。
消耗过大消化功能会减退
初秋往往会出现滞延不去的“秋老虎”,气候依然十分炎热炙人,慢性胃炎患者应特别注意休息和对体液、电解质的补充。同时饮食也应清淡,少油腻。如果汗出过多消耗过大会感到疲劳,抵抗力下降,同时也容易造成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减退,常可出现胃纳欠佳、大便稀薄、消瘦、胸闷等现象。
化湿健胃醒脾推荐方:如果出现以上这类征象,可加服陈皮、山楂等开胃醒脾之药,也可服用一些简单的中药,如藿香9克,佩兰9克,滑石30克,焦大麦30克,生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用。
慢性胃炎注意事项:
1.不能过分地厌恶太阳,过于避热趋凉,整天躲在空调房里,或饮冷无度,这些都是对胃肠功能不利的。常可出现胃胱疼痛、嘈杂泛酸、腹泻等症状。
2.秋天瓜果非常丰富,应当心秋瓜坏肚,因此不可恣食。经过了一个长夏,人体肠胃内虚,胃肠道的抵抗力已经较低了。而此时正是大量瓜果上市的时候,慢性胃炎患者应避免过度贪食生冷瓜果,以防阻碍脾胃运化。同时要做好瓜果清洗工作,以免毒滞肠胃,酿成急性胃炎和痢疾。
3.秋天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能麻痹大意,尽量不吃过夜的未经重新煮透的剩菜剩饭,尤其是放在冰箱里的宿食。
4.入秋之后,夜间入眠时要注意盖好身子,捂好肚子,以免受凉。
总之,夏秋之交气候由热转凉,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人也应随之而奉收正气,注意对元气精华的敛养。而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应更加注意饮食起居的规律,比夏季要早睡,早上适当早起,精神不要太激动外露,以防正气消耗外散,做到这些,对于慢性胃炎的康复是有利的。
秋季养生小知识 秋季养生保健
秋季腹泻的治疗 秋季养生食谱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素食: 素食资讯 | 健康蔬菜 | 水果大全 | 坚果大全 | 五谷杂粮 | 茶类大全 | 素食人生 | 疾病食疗 | 药膳大全 | 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轻松、自在,最快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