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纠正口腔健康护理三大误区
2015/5/23   热度:241
误区一:牙痛才去看医生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北大口腔医院预防科主任王伟健教授介绍,人们经常是牙痛了才想起去看医生,缺乏终生维护和治未病的观念。海军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郭微教授介绍,国外两岁半的孩子牙齿长齐了以后,就开始做维护,四岁以后就开始做定期的系统维护。王伟健教授也强调,口腔问题最重要的是治未病,定期检查是最重要的,牙龈最开始出现问题时,通过一两个星期的科学刷牙就可以基本解决,而如果发展到病变的阶段,治疗起来会更麻烦,而且费用不菲。
误区二:重视龋齿,忽视牙周病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按该标准,龋齿只是四个标准之一,而“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两个标准则指向牙齿的“土壤环境”牙周的健康。但在许多人眼中,一提到“爱牙”,就是指预防虫牙。
专家介绍,牙周炎可以影响心脏、肺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概率远远高于牙周健康人群。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正畸学博士丁鹏博士介绍,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是牙菌斑和牙石,牙菌斑和牙石引起牙周组织发炎,破坏牙周纤维,牙齿松动甚至自行脱落。
误区三:根据广告选牙膏
一项关于公众口腔观念认知程度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回答说主要根据广告选牙膏。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认为,既然日常保健对于防治严重口腔疾患至关重要,那么,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口腔健康需求选购口腔清洁用品,不要过度依赖广告。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牙膏产品品种繁多,除了具有清洁口腔的基本功能以外,很多产品还加入了特定的功能配方,如云南白药牙膏加入了云南白药活性因子成分;冷酸灵、中华等品牌的牙膏加入了清热祛火的中草药配方……然而,如果选错了牙膏,则可能贻误了预防的时机,比如,多数以防蛀功能的产品对于预防牙周、牙龈炎基本不起作用,消费者需仔细辨别,避免受到广告的误导。此外,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也能够有效预防口腔疾病。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素食: 素食资讯 | 健康蔬菜 | 水果大全 | 坚果大全 | 五谷杂粮 | 茶类大全 | 素食人生 | 疾病食疗 | 药膳大全 | 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来在果地上以回向心成就感应道交,为什么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回向心。佛菩萨因地里头曾经发过这样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帮助众生这个心愿念念不忘。绝对不是说,我成了佛之后,我才来帮助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我学一分,我帮助一分;我学二分,我帮助二分,纵然我功夫还不得力,我这个愿心不能没有。所以,初发心的时候要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有没有功德不知道,但是回向偈照念。功德就是自己真正做到,真正学到了,那才有功德。我以我这个功德,以我的智慧,以我的德能相好,无条件地去帮助一切需要的人,这叫回向的愿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回向的愿心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