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行持精严 临终瑞应往生


2014/9/3    热度:448   

  一生行持精严 临终瑞应往生

  ——记比丘尼通愿法师

  通愿法师(1913—1991),俗姓翟,祖籍山东,其父曾任国会议员、监运使、奉天省省长等职,母亲卒业于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后来,其父母也先后出家。她于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经济系,因听讲佛经,历时二年,深有省悟,顿发出世大愿,于1940年依慈舟老法师披剃出家,并依止开慧尼师潜心修持。

  法师一生,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深感末法僧团涣散,非提倡戒律无法治理。法师积极投入创设北平“比丘尼八敬学院”,健全尼众二部僧中受戒的佛制。晚岁仍扶病在华北、东北和赴成都与隆莲法师合力圆满完成二部僧戒。经常有来自十多个省市的尼僧,依止法师听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记”。不顾年老衰病,为弘传戒律竭尽心力。

  法师自甘淡泊,不求人知,不愿接受访问或拍照。事奉母亲及依止尼师极尽孝养,亲为她们分别做南北口味的菜饭,而自己则食剩除粗劣之品。在文化大革命中备受迫害,但她胸怀坦荡,修持益勤,并发心首先度打骂她的人。

  1991年3月,预知时至,嘱弟子们助念,安详舍报,面貌如生。荼毘时得五色舍利六千余粒,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骨片上又长出许多舍利,清点后又得六千余粒,先后共计一万二千余粒。当时在场的弟子七、八十人,每人均捡存一些,少的数粒,多的数十粒,还未统计在内。法师圆寂后,弟子们轮班念佛,昼夜不停的念了四十九天。不少人闻风而至加入念佛行列;有些人进入灵堂便亲睹各种瑞相;许多人生起信心,皈依佛门。

  法师曾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编者按:通愿法师,戒行精严,不愧为一代高僧 ,更是佛教界难得的尼众楷模,所以万佛城特派恒良、恒云、恒贵、恒庵四位比丘尼法师前赴山西崇善寺迎请法师舍利子回城供养,以为后进瞻礼效法,谨订一九九二年九月初起程,预计月中返美。(原载美国《万佛城》1992年256期)

  (按:本文为昌臻法师出家前撰写,用张妙首名义发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学佛,我们跟佛学什么?学觉悟。就是学佛的大智大觉,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这个世界,内有烦恼,外有恶缘。我们内有烦恼、有习气;外面有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我们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不觉悟、不慈悲。现在这个世间,很多人作善的念头没有了,不但自己不能修善,看到别人修善很难过,还有嫉妒,还有妨害,想尽方法去破坏、去阻拦,甚至于不怕造极重的罪业,毁谤、侮辱、陷害。我们学佛人,假如遇到这种情形,不可以被外头境界所动。绝对不要以为,“好人被人欺,好马被人骑”,不敢存好心,不敢做好事,那就坏了!我们跟佛学,魔境现前的时候,我们要禁得起考验,绝不畏惧、绝不退缩。知道我们遭遇种种困难,对我们自己本身来说,帮助我们消业障,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我们跟佛学,至少也要福德智慧现前,这才能讲得过去。福是什么?净而不染;德是什么?正而不邪;慧是什么?觉而不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