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走向解脱·菩萨戒品(四)
2014/9/3   热度:642
益西彭措堪布:走向解脱·菩萨戒品(四) 丑三、殊胜方便的辨别 殊胜方便即是以七支供积累福德的方法。 分七:一、供养支;二、顶礼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轮支;六、请佛住世支;七、回向支。 寅一、供养支:真物、意幻等供养。 分五:一、真物供;二、意幻供;三、愿力供;四、无上供;五、音赞供。 卯一、真物供 首先供曼茶,然后再行供养。 一、主人所管供;二、无主人所管供;三、供身。 辰一、主人所管供 将自己的供物供上,以此作所缘,自己对身体、受用、寿命、福德、名声、权力以及三世善根远离贪执,以三清净作供养。一、发心清净。即心想为了受持珍宝菩提心而作供养。二、福田清净。所供养的福田为一切善逝如来、无垢甚深之妙法及具有功德海之大乘圣者僧宝。供养皈依处的三宝即福田清净。三、供物清净。所供物品来源清净,即非由邪命所获得,如不是抢来的,也不是偷盗而得,不以谄曲、虚伪、吝啬及狡诈的发心作供养,而是以信心诚心作供养。 随阿阇黎念诵一遍: 为持珍宝心,我今供如来, 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 供养支以下内容,首先由阿阇黎引导弟子观想,然后弟子随阿阇黎念诵颂词。 辰二、无主人所管供 颂曰:鲜花与珍果,种种诸良药, 世间珍宝物,悦意澄净水。 巍巍珍宝山,静谧宜人林, 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 世间妙芳香,如意妙宝树, 自生诸庄稼,及余诸珍饰; 莲花诸湖泊,悦吟美天鹅; 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 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 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 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 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辰三、身供 颂曰: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 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 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 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卯二、意幻供 分二:一、洗浴擦拭;二、涂妙香;三、供花鬘;四、烧香;五、供神馐;六、供灯;七、供地基与大厦;八、供宝伞。 阿阇黎先讲如何观想等法,再行供养。 辰一、洗浴擦拭 弟子观想给诸佛菩萨沐浴擦拭以作供养,维那师领众念诵: 颂曰: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 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香熏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辰二、涂妙香 颂曰:香遍三千界,妙香涂敷彼, 犹如纯炼金,发光诸佛身。 辰三、供花 颂曰: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 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 辰四、烧香 颂曰:亦献最胜香,香溢结香云。 辰五、供神馐 颂曰:复献诸神馐,种种妙饮食。 辰六、供灯 颂曰:亦献金莲花,齐列珍宝灯。 辰七、供地基与大厦 颂曰:香敷地面上,散布悦意花。 广厦扬赞歌,悬珠耀光泽, 严空无量饰,亦献大悲主。 辰八、供宝伞 颂曰:金柄撑宝伞,周边缀美饰, 形妙极庄严,亦展献诸佛。 以上意幻供养完毕。 卯三、愿力供 颂曰: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 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惟愿珍宝花,如雨续降临, 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 卯四、无上供 颂曰: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 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 卯五、音赞供 颂曰: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 以上七支供中的供养支圆满。 寅二、顶礼支 观想将自己的身体幻化成微尘数身体,一切众生同自己一起顶礼十方三宝。边观想,边重复念诵颂词。 颂曰:化身微尘数,匍伏我顶礼,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 顶礼支圆满。 《入行论》此处有皈依三宝,但本论仪轨受戒之前还须要皈依,故此处不作宣说。 寅三、忏悔支 对佛制罪和自性罪,以四种对治力净除罪障。应明观忏悔之对境而作发露忏悔。 阿阇黎讲解四种对治力的含义:一、对自己从前所造罪业产生厌离,为厌患对治力。二、诚心诚意地皈依三宝,为所依对治力。三、身作顶礼,口诵忏悔偈,内心勇猛祈祷,为现行对治力。四、宁舍生命也不再造恶业,为返回对治力。 忆念四种对治力,上师、弟子共同念诵三遍《礼佛大忏悔文》4。再念诵阿底峡尊者所造的《公忏文》一遍,或者念诵其他大德所造的忏悔文也可以,或诵《入菩萨行论》第二品的颂词:“我于十方佛,及具菩提心,……此即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寅四、随喜支 随喜上、中、下三士所造善根。由阿阇黎讲解后,弟子随阿阇黎念诵颂词: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 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以下需重复念诵的颂词,与上面念诵方式相同。 寅五、请转*轮支 祈请十方三世诸佛转*轮。颂词: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寅六、祈请不涅槃支 祈请十方诸佛菩萨高僧大德长久住世。颂词: 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遗世间迷。 寅七、回向善根利他支 修大悲心,同时将所有善根回向具有痛苦的一切众生。随念颂词: 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以上殊胜方便的辨别完毕。如是加行圆满。 子二、正行 分二:一、修心;二、正行发誓(正行决心)。 丑一、修心 在其它论中依四无量心来修心,而《入行论》所讲的修心是将身、口、意三门所作善根全部回向给众生。此处,《入行论》直接打破产生我执的根本,将身体、受用及三世善根为利有情作广大布施。以这种发心随念颂词三遍。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修心之必要与分别说施身。内容由阿阇黎讲述,将修心的善根回向众生,以此发心随念颂词: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愿成如意牛, 妙瓶如意宝,明咒及灵药, 如意诸宝树!如空及四大, 愿我恒成为,无量众有情, 资生大根本!迨至尽空际, 有情种种界,殊途悉涅槃, 愿成资生因! 以上修心圆满。 丑二、正行发誓 首先祈请三圣垂念:“祈请十方之诸佛世尊、十地菩萨、大菩萨众及大持金刚上师垂念我!”念诵一遍。 复次,阿阇黎对皈依、发心之观想法要作广讲,讲解后,当阿阇黎弹指时,弟子观想自心相续正式获得戒体。 皈依偈与发心偈连在一起念诵三遍。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 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阿阇黎弹指,弟子观想自心相续正式获得戒体。 以此自心相续中获得戒体,阿阇黎须明确说明。以上正行圆满。 子三、后行 分二:一、自生欢喜;二、令他生喜。 丑一、自生欢喜 由阿阇黎讲解自心生起欢喜的引导,而后随念颂词: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丑二、令他生喜 阿阇黎讲解令他生喜的引导,后随念颂词: 今于一切怙主前,恳请众生为贵宾, 宴飨成佛及余乐,愿天非天皆欢喜! 阿阇黎开示:如是弟子相续中获得菩提心妙宝,为了酬谢恩德,请供曼茶。念诵七支供偈文。 然后,受戒弟子忆念阿阇黎之恩德,边顶礼,边重复下面一句颂词,做三遍。 顶礼善知识,恩长吾三学。 上师阿阇黎与弟子共同念诵: 胜宝菩提心,未生者愿生, 已生愿不退,日日其增上。 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提携,断尽诸魔业! 愿菩萨如愿,成办众生利! 愿有情悉得,怙主慈护念! 愿众生得乐,诸恶趣永尽, 愿登地菩萨,彼愿皆成就。 念诵《入行论》回向品及《普贤行愿品》作回向发愿,以此庄严后行。华智造毕。 吉祥圆满,善哉! 以上仪轨按甚深见派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所造,直接翻译,无有增减。 莲聚塔 戊二、无著之宗 分二:一、何补特伽罗可受戒;二、如何受持。 庚一、何补特伽罗可受戒 颂曰:无著承许者, 持取愿心无需别解脱, 于正受先受取七众戒。 无著菩萨的观点:受持愿心戒无须先受别解脱戒,但正受行戒所依之身需先受比丘、比丘尼、正学女5、沙弥、沙弥尼、近事男、近事女等七众别解脱戒之一。阿底峡尊者在《道炬论》中云:“恒具余律仪,七众别解脱,有菩萨律仪。善根而非余。”意即受持菩萨戒的善根并非其它,而是需要持守七众别解脱戒之一。 在行戒之外,于无著及旃陀罗阁弥的论中没有明确的传授愿心戒的仪轨,但阿底峡尊者所造之仪轨于受行菩萨戒之前宣说了受愿心戒的仪轨。阿底峡尊者具有从弥勒菩萨传下来的窍诀,这是诸圣者大德们共同承认的,因此,他所造授戒仪轨也应符合无著菩萨的密意。阿底峡尊者所造仪轨是弥勒菩萨传下来的耳传教言。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在生世,注要定受许多委屈。͏ 而一个越人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屈委也越多。 要使自的己生命得获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乎在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的你心灵、扰你乱的生活。 要学会一置笑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势化能。 智者懂得隐忍,谅原周围的那人些,在容宽中壮大自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