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长打坐时间
2015/5/23   热度:576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初学的人可从五分钟开始,可用倒数计时器来计时,每天坐一~二次。每周不要少于五天,等习惯后,出定时不要马上起坐,稍微调整一下身、息、心再起坐;第二次静坐不用计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过了一段时间后,纵使时间到也不想起坐,静坐的时间就会慢慢增加。
有时坐一会就不想坐也不要紧,不要将自己约束的太紧,但也不能松散,就如同调琴弦一样,太紧会断掉,太松又弹不出声音一样。
用温和、渐进的方式,自自然然的延长时间,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进步慢,事实上,这样的静坐方式才稳定,千万不要躁进,也不要给自己压力,以无所得的心态努力就行了。
每个人的进步状况都不一样,千万不要看别人进步的快,就想赶上,真正的进步是在于内心的不执著,而不是时间的长短,但静坐的时间长,确实有助于人定。
只要有恒心的练习下去,静坐的时间就会慢慢增加,只要时间允许,第二坐就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坐,坐到不想要坐就出定,到最后静坐自然就变成生活的一部份。
附:打坐调息方法
鼻中气体出入,入名为吸,出名为呼,一呼一吸为一息。静坐入手最重要功夫,就在调息。呼吸有四种相:
(一)喉头呼吸:普通的人,不知卫生,呼吸短而且浅,仅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量,因此达不到彻底吸氧吐碳的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
(二)胸式呼吸:这比较前面稍好,气体出入能够达到胸部,充满肺叶,体操时的呼吸运动,就作到这地步。然以上两种仍不能算作调息。
(三)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够达到小腹,在吸气时,空气入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把隔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隔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是静坐的调息。学者应该注意,呼吸时丝毫不可用力,要使鼻息出入极轻极细渐渐深长自然到达腹部,连自己耳朵也不闻鼻息出入的声音,方是调息。
(四)体呼吸:静坐功夫,年深月久,呼吸深细,一出一入,自己不觉不知,好像入于无呼吸的状态,虽然有呼吸器官,若无所用之,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到这地步,乃达到调息的极功。
学者在平常时候,应该注意鼻息出入,不可粗浅,宜从喉胸而渐达腹部,是为坐前调息的方法。在入坐时,息不调和,心就不定,所以必使呼吸极缓极轻,长短均匀;也可用数息法,或数出息,或数入息,从第一息数至第十,然后再从第一息数起,若未数至十心想他事,以至中断,就再从第一息数起;反复练习,久久纯熟,自然息息调和,这是坐时调息的方法。
因调息的缘故,血液流通,周身温热,在坐毕时,应该开口吐气,必待体中温热低减,回复平常状态后,方可随意动作,这是坐后调息的方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于佛教徒来说,吃斋要求更严,吃斋就是修行。首先吃斋饭时心要清净,吃斋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大家知道说话容易让我们分心,容易让我们心理产生杂念,这些都是不利于我们心清净的,其次我们不能要求斋饭做得美味、品种丰富等,我们要求斋饭有多好吃,这是我们贪心之表现,是增长我们贪欲的,我们修行时贪心是有很大危害的,所以很多学佛的朋友在朋友圈晒素食美食,一方面引导未吃素的朋友吃素,这是有好处,是一件有功德的事,另一方面,增长人家对美食的贪欲,这也是有恶业的。吃斋的原则是能吃得下去就好了;最后吃斋时要求我们不能有一点浪费,一般做斋饭的地方,都有来自十方的供养,特别是免费提供给我们吃的时候,不能浪费一粒米、一口汤,甚至一滴水。其实不仅是吃斋要这样,平时我们吃饭,喝水也要注意这些,不能有任何浪费,这是为自己积福。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