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的最上乘境界


2015/5/23    热度:527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静坐的最上乘境界,在乎明白本心,见自本性,顿悟心性,本来清净,即无一法可取,也无一法可舍;非空非有,不生不灭,虽了了觉知,却无着无住。假使我们能默契这一根本,自得根尘脱落,解脱自在;随缘应用,纵横无碍,不同于沉空守寂。

  唐慧海师《顿悟入道要门论》说:“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又说:“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止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着,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着,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禅提心,亦名无生心。”

  又唐圭峰大师说:“真性则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定真禅坐入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拜佛,求佛加持,佛加持你什么?加持你开悟。你读经明理,道理明白了之后,你知道应该怎样做人,知道应该怎样处世。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修行要修菩萨行。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永远无间断地在学习,这是菩萨行,因此,经不能不读。 “经”是什么?经是佛教教学里面的教科书。我们用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我们修行的功夫,我们一切的作为,是以这个为标准。我们每天读经、念经,用意在哪里?读经、念经是对照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的心行与经典相应,欢喜,要想着怎样保持不要失掉;心行与经论所说的不相应,要改过自新,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样读经,才叫做修菩萨行,才叫做积功累德。所以,经典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自己修菩萨行唯一的一个标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