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生活中该怎样悟禅


2015/5/23    热度:353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在印度语里叫禅那,在中国语叫静虑。

  “静虑”的静就是冷静下来的意思,就像水一样不动,波浪不起,这是静的境界,也就是止;“虑”是什么呢?正确的观察,正确的思维,叫作“虑”,这就是观。

  静中观察就是静虑,又叫止观,这是禅的意思。能够静中观察就有智慧发生,能够有智慧发生就可以到一定的境界,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开悟,可以见道。

  我们能够正确地生活,对待事情有正确的观察,时常保持定力,在生活中就可以见道。所以现在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假若你们每天都能保持五分钟到十分钟或者一刻钟的静,那个时候你的功夫就必然不同,慢慢的八风就吹动不了你。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观经》上也说得明白,无我,那就没有人传法,也没有办法做到自利利他。换句话说,自行教化众生两者都不能成就,所以佛菩萨不执着我,也不执着无我。佛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我”是不可得。佛菩萨随顺众生说“我”,这个随顺众生,就是从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大慈大悲,为他受用。佛菩萨为了教化众生、利益众生而说“我”,绝对不是自己有分别、有执着。佛菩萨实实在在无我,一切作为确确实实都是为了恒顺众生。众生的根性,迷悟的程度不一样,善根、福德不一样,种种的机缘不一样,佛菩萨是恒顺众生,方便教化。佛菩萨无条件地教化众生,完全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菩萨教化众生不疲不厌,真正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大慈大悲”具体的表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